•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紅山文化與西遼河流域文明化進程綜合研究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4-05-20

      北京5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4年是中國東北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紅山文化”正式命名70周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中國歷史研究院重大歷史問題研究專項——“紅山文化與西遼河流域文明化進程綜合研究”,5月19日在北京中國歷史研究院舉行開題論證會,標志著中華文明探源領域重要項目之一的紅山文化綜合研究正式啟動。

      開題論證會上,“紅山文化與西遼河流域文明化進程綜合研究”首席專家、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劉國祥研究員作項目介紹,項目5個子課題負責人分別報告各自課題研究相關情況,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王昌燧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朱延平研究員、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趙志軍特聘教授、吉林大學考古學院王立新教授、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張文瑞研究館員等評審專家對項目進行評議。

      為何開展紅山文化綜合研究

      紅山文化自1954年由著名考古學家尹達先生正式命名以來,其考古發掘發現研究已取得一系列重要收獲,為什么還要開展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紅山文化與西遼河流域文明化進程綜合研究”?

      劉國祥指出,歷經幾代考古人接力研究,紅山文化研究雖然已收獲眾多重大成果與進展,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主要包括:有關紅山文化早、中期的聚落研究以及和牛河梁大型埋葬與祭祀中心相匹配的聚落發現與研究相對薄弱;全面、系統的區域性考古學文化對比研究缺乏,從而限制了中國早期區域文化交流模式、人口流動及文明化進程特征等綜合研究。

      有鑒于此,在全面梳理已有考古發現與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開展聚落考古、多學科綜合研究及相關區域比較研究,不僅能夠加深認識紅山文化與西遼河流域社會復雜化的進程與機制,也能深入探討紅山文化在中華文明起源研究中的作用、南北地區史前文化交流等相關研究。

      本項研究已有哪些重要基礎

      劉國祥介紹說,遼西地區的田野考古工作起步較早,自梁思永先生1930年到赤峰調查史前遺址揭開該地區田野考古工作的序幕至今,經過90余年的資料積累,已初步建立起該地區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考古學文化年代序列和譜系關系,為文明起源研究奠定良好的考古學基礎。

      遼西地區經過正式考古發掘命名的考古學文化有:小河西文化(公元前6500年)、興隆洼文化(公元前6200-前5200年)、富河文化(公元前5200-前5000年)、趙寶溝文化(公元前5000-前4400年)、紅山文化(公元前4500-前3000年)、小河沿文化(公元前3000-前2000年)、夏家店下層文化(公元前2000-前1500年)。

      其中,紅山文化經幾代考古工作者的接續努力,先后調查和發掘了西水泉、蜘蛛山、胡頭溝、東山嘴、牛河梁、那斯臺、西臺、草帽山、興隆溝、魏家窩鋪、田家溝、哈民忙哈、半拉山等數十處遺址,極大豐富紅山文化時期的文化面貌與內涵,為“紅山文化與西遼河流域文明化進程綜合研究”項目提供了豐富的基礎資料。

      與此同時,歷經1949年前、1950-1980年、1981-2000年、2001年至今的四個階段發展,紅山文化研究日益受到重視,考古發現與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學界對紅山文化的認識也日趨成熟,也推動紅山文化研究進入新階段。

      研究有何學術和社會價值

      劉國祥指出,紅山文化是中國東北地區乃至東北亞最著名、最具影響力的考古學文化之一。近些年來,紅山文化分別被列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國”等重大課題之中,對某些重要遺址進行重點發掘與研究取得重大收獲與成果。對這些成果進行集中整理、系統公布、綜合研究,具有重大學術創新價值和文化傳承意義。

      本項目將通過多層次、多角度、多學科研究闡釋紅山文化,提升紅山文化研究的精度、深度和廣度,最終形成綜合性的理論認識,為探索西遼河流域史前時期社會的復雜化及文明化進程提供基礎性研究成果。同時,結合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認識,實證遼西地區率先跨入文明的門檻,成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源頭和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重要見證。

      社會價值方面,將為紅山文化遺產的保護、展示、利用,包括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提供基礎資料和研究成果。通過深入研究闡釋紅山文化相關考古材料所昭示的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歷史進程和中華民族共同體發展之路,生動闡釋中華文明的突出包容性,對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研究有何目標如何開展?

      劉國祥說,“紅山文化與西遼河流域文明化進程綜合研究”將以探索西遼河流域文明化進程為目標,重點采用多學科綜合研究與比較研究的方法,在完善紅山文化分期與分區研究的基礎上,對紅山文化聚落與社會、玉器、生業、環境、文化交流與互動、紅山文明的形成等重點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本項目設立紅山文化聚落與社會考古研究、紅山文化玉器科技檢測與綜合研究、西遼河流域紅山文化資源與生業研究、西遼河流域紅山文化時期環境考古研究、比較視域下的西遼河流域史前考古學文化格局與紅山文明研究5個子課題,分別由暨南大學人文學院熊增瓏教授、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羅武干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呂鵬副研究員、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靳桂云教授、遼寧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張星德教授牽頭負責。這5個子課題相對獨立又相互依托、互為支撐,研究內容互為補充、研究結論互相驗證。

      劉國祥表示,希望通過本項目深入探究西遼河流域的文明起源與發展過程、文明特質、發展機制、生業基礎、環境適應等問題,加強西遼河流域文明起源理論分析,并與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進行比較研究,了解中華文明起源階段各地區的文化交流與互動,并進一步分析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等問題,探討中華文明起源的“紅山模式”。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