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屈家嶺遺址入選十大考古新發現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4-03-22]
武漢3月22日電 (記者 梁婷)湖北荊門屈家嶺遺址22日入選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此前,該考古項目曾入選2023年“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
屈家嶺遺址是屈家嶺文化的發現地和命名地,地處大洪山南麓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是以屈家嶺為核心,包括殷家嶺等十余處地點為一體的新石器時代大型遺址,也是實證長江中游文明起源的重要大遺址。
自20世紀50年代起,該遺址進行過多次考古發掘。2015年至今,經國家文物局批準,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荊門市博物館、荊門市屈家嶺遺址保護中心等單位在此持續開展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收獲。
考古工作揭露一座屈家嶺文化大型禮制性建筑,發現黃土臺基和體量巨大、結構清晰、建造工藝考究的“磉墩”,是中國考古發現最早的“磉墩”,填補了中國建筑史的空白。
此外,發現依勢而建、規模龐大的史前水利系統,包括水壩、蓄水區、灌溉區和溢洪道等要素,集抗旱與防洪、生活用水和農業灌溉等功能于一體,是迄今發現最早且明確的水利設施之一,標志著史前先民的治水理念從最初被動地防水御水轉變為主動地控水用水,實現了從適應自然到改造自然的跨越。
屈家嶺遺址的治水范式,不僅為史前單體聚落的水資源管理和利用提供了細節支撐,而且也是研究早期人地關系、社會組織等問題的重要考古依據。屈家嶺遺址社會及文化發展具有鮮明的連續性,多角度、多層面揭示出史前文化的發展高度和社會復雜化程度,是研究長江中游文明化進程的珍貴物證,為探索中華文明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典型個案。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