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戰國墓葬中發現形制極為罕見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4-01-28]
西安1月27日電 (記者 阿琳娜)記者27日從陜西省考古學會獲悉,考古人員在西安長安曹家堡村的戰國墓葬中發現有鏤空蟠螭紋銅鏡,形制極為罕見,在西安地區尚屬首次發現。
西安長安曹家堡村考古發掘項目位于西安市長安區郭杜街道,項目用地面積134396.01平方米。2022年8月至11月,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對該項目進行了文物勘探及遺跡測繪工作,共發現2823座古代遺跡。2023年3月至今,對該項目用地開始進行考古發掘與研究。
截至目前,考古人員發掘墓葬共計1088座,墓葬年代為春秋至漢唐時期,集中在東周、秦漢時期。此外,還發現了車馬殉葬坑10余座,發掘馬坑1座,車馬坑1座。在項目用地中部,發現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古河道。出土陶器、銅器、鐵器等文物4000余件(組)。
專家表示,西安長安曹家堡村考古發掘項目用地中的古代文化遺存時間跨度大,文化面貌豐富,是近年來西安南郊地區重要的考古發現。
本次項目出土的秦墓規模之大,等級之高,在西安地區過去發現的秦墓中實屬罕見。其中發現了25座以上豎穴土坑墓中帶壁龕殉人或二層臺上殉人的墓葬,特別是2座出土五鼎四簋的墓葬,可能為秦大夫級貴族墓葬。經過初步研究,此類墓葬的發現,將西安南郊地區的秦墓時間提前至春秋中期。該墓地的秦墓形制豐富,延續時間之長,對于研究秦武公的“初縣杜”后,西安南郊地區秦人的生產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本次項目出土的遺物豐富,為研究該地區的古人生產生活,提供了新材料。戰國墓葬中出土的液體,經實驗室檢測,可能含有醇類物質,將西安地區酒類遺存發現提至戰國時期;漢墓中出土完整的木梳,也為近年來西安地區出土較為完整的有機質文物之一;漢墓中出土的谷物遺存,為研究漢代西安地區農業生產提供了新材料。
考古人員在本項目的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一個銅盒,內含一卷紙質經文、一個銅像,其中紙質經文為近年來國內在墓葬中出土的最完整的紙質文書。根據釋讀文字,推測經文可能為《佛說摩利支天救護身命經》,銅像為摩利支天像,對中國佛教史、佛經流傳史等研究意義重大。
此外,該項目用地中發現的車馬坑,也為西安地區近年來的重要考古發現。此次發現的車馬坑,從形制來看,與陜西寶雞鳳翔孫家南頭墓地、甘肅禮縣圓頂山墓地的車馬坑相同,為秦人的車馬坑,對研究秦人車馬殉葬習俗有著重要的意義。車馬坑中出土的漆皮彩繪,也為西安地區車馬坑中的重要發現,對研究該時期的髹漆工藝,有著重要的價值。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