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歌學會舉辦座談會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4-01-22]
北京1月21日電 (記者 應妮)當代詩歌如何呈現新時代?如何在賡續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中承上啟下?中國詩歌學會20日在京舉辦座談會,與會專家學者由“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出發,圍繞“中華文明現代化的詩意表達”這一議題作了深入探討和交流。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敬澤指出,詩歌在中華文明的發展進程中起著獨特作用。在中華文明的宏大視野中探討和領會詩歌對于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價值和作用,具有重要意義?,F代詩歌的發展是多路徑、多方向的,具有多種可能,新時代詩歌要積極融入新思想、新情感和新生活,這是我們在詩歌領域的使命。
“在中華文明的現代化進程中,我們要怎樣通過詩歌呈現這樣一個時代?”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主任、詩人吉狄馬加認為,文學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新時代的變化必須體現在現代性的寫作過程當中,詩歌語言作為文學表達的最高形式之一,必須用創新性寫作來反映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座談會上,作家梁曉聲現場朗誦了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和現代詩人羊令野的《紅葉賦》。他表示,古典詩詞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現代詩中也非常動人和優雅。
中國詩歌學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王山在主持時說,詩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大詩人要以中華文化為核心,努力將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落實到實處、落實到詩歌創作的細枝末節。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評論家張清華在發言中指出,中華文明既是對過去的描述,也是未來的愿景,要在世界文明的格局中認知和完善自身。
詩人和翻譯家樹才說,從中國詩歌的角度出發,中華文明現代化的詩意表達是追求新的平衡、新的和諧和新的美。古典詩詞包含著現代詩意表達的因子,值得每一位當代詩人認真體味和挖掘。
相關與會者談到,對中華文明的現代化進行詩意表達,要求詩人們賡續中華文脈,接續民族傳統,激活古典底蘊,在汲取古代詩歌精華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具備開闊的文化視野,懂得向優秀的世界詩歌學習,在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中譜寫當代詩歌新華章,鑄就中華文明新輝煌。
中國詩歌學會是我國從事詩歌創作、理論研究、學理建設的國家一級學術團體。近年來,中國詩歌學會以“服務大局、服務基層”為服務準則,先后開展了“新時代詩歌十年”的理論研究、發起了“新時代大學生詩歌行動五年計劃”“新時代詩歌火炬傳遞行動”等工程,積極助力新時代詩歌建設和發展。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