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王朝來馬永嬴:與漢文帝“交朋友”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4-01-09]
一個學法律出身的考古隊長,如何帶著隊伍,推翻了700年來史學界的普遍認知?這是一個現代人“跨越”千年,與漢文帝“交朋友”的故事。
“被分配到研究院前,我都不知道考古是干什么的?!?0年前,馬永嬴是陜西省考古研究所保衛科的行政人員,如今,他已是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漢陵考古隊隊長、民進會員。30年間,他把根扎在了故土西安,用一把手鏟和一支筆,守護心中歷史錦繡。
和漢文帝“交朋友”
尋找霸陵的十年,也是馬永嬴與漢文帝“交朋友”的十年,他從中發現了一個不一樣的漢文帝。
“按現在的話說,漢文帝是個很有個性的人,他的陵墓和其他人的都不一樣,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帝陵規制?!瘪R永嬴介紹,在西漢,封土是皇權的象征,而西漢11座帝陵中,唯有他的霸陵,不起“封土”,“這與漢文帝崇尚節儉有關,他不修封土,但以更特別的方式,凸顯皇權”。
“比如,我們在霸陵中發現了雙重陵園,這是漢代歷史上首次出現的陵園布局?!瘪R永嬴發現,漢文帝在其大陵園之內自己的陵墓周圍,平砌了一圈鵝卵石,形成了帝陵單獨的陵園,“這種‘石圍界’正是為了突出他在霸陵陵區的核心地位”。
“霸陵為何如此特別?”為了揭開霸陵謎團,馬永嬴翻看與漢文帝相關史料,連“野史”也不放過,“將歷史碎片拼合在一起,會發現全新的漢文帝?!?br/>
作為開創中國史上首個盛世的皇帝,漢文帝勵精圖治,廢除秦朝嚴刑峻法,興修水利、鼓勵農耕、倡導節約且以身作則。
然而,在馬永嬴看來,漢文帝偶爾也“感情用事”。西漢11位皇帝中,有9位的帝陵都在咸陽原。馬永嬴認為,影響漢文帝“違反祖制”,建帝陵于白鹿原的原因,除了設置霸陵邑屏衛京城,還有兩個重要的個人情感因素,一是因呂后合葬漢高祖長陵,文帝的母親薄太后無法再以皇后禮制入葬長陵;二是漢文帝對于封地代地的“眷戀之情”。
不僅如此,霸陵也是漢文帝重視孝道的鐵證。霸陵的外藏坑堪稱簡陋,而其母薄太后南陵的外藏坑中則出土了大量金銀器、木車和生活器具,甚至,考古人員還發現了380座動物殉葬坑,“他自己提倡節儉要求薄葬,但給母親的陪葬卻不吝嗇,因為這是古代體現孝道的一種方式?!瘪R永嬴介紹。
變成“外向”的考古人
歷時10余年,馬永嬴終于找到了彌補西漢歷史的“最后一塊拼圖”。而回顧馬永嬴的考古之路,看不出一點詩意。
“做律師多掙錢,搞考古純粹是坐冷板凳,還是回歸老本行吧!”1987年,學法律的馬永嬴進入考古研究所做行政工作,保衛科的同事得知他要轉行做考古,曾這樣勸他。
聽到這樣的話,他總是淡然一笑,“人一旦向自己的興趣與理想靠近時,就有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沖動”。
1992年夏天,從陜西省文物局與西北大學合辦的文博專業干部專修科畢業后,馬永嬴跟著前輩呼林貴,走進了唐代墓葬發掘現場。這也是他第一次走進考古現場。
時值盛夏,最熱的時候,他不得不悄悄躲到墓室底下乘涼。
“在我眼中,墓室發掘的所有物品都是活的,塵土背后蘊藏著歷史的真相,有牽動人心的魔力?!瘪R永嬴感受到了考古的魅力。1995年漢景帝陽陵考古隊成立,隊長焦南峰將馬永嬴招致麾下,從此他與西漢帝陵結下不解之緣,一干就是近30年。
霸陵位置確認以來,接待媒體,向公眾介紹霸陵考古工作情況,也成了馬永嬴工作的一部分。
“考古是一門傳播的學問,一位合格的考古人不僅要做好研究,及時與公眾分享最新發現,也是責任?!苯陙?,這位自稱“內向”的考古學家,不斷“出圈”。他加入民進,為促進考古事業發展發聲;參與央視百家講壇錄制,去各地講座,讓更多人體會到考古的魅力所在……他笑稱,考古讓他成為了一個外向的人。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