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一唐代紀年磚墓資料公布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3-11-22]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日對外公布山西大同智家堡唐代紀年磚墓的發掘資料。該墓中有磚雕仿木結構,附帶耳室,同時還出土墓志一合,據志文可知墓主為官宦之后,對于研究該地區喪葬習俗及唐代職官制度、里坊制等提供了重要資料。
發掘區位于大同市昌寧街與友誼南街交會處。本次共清理北魏、唐及明清墓葬104座,包括唐代墓葬58座。其中,編號M90的墓葬為唐代磚室墓,由墓道、封門、甬道、墓室和耳室組成,坐北朝南。
在墓室東側小平臺上有一耳室,為主墓壙向外掏洞而成,平面近長方形,拱形頂,入口磚砌,內部為土洞。從目前考古發掘情況來看,大同地區唐代墓葬形制始終以土洞墓為主,磚室墓很少,M90附帶耳室的建筑形式,更是該地區的首次發現。此前,山西唐墓附帶耳室的磚室墓僅出現在太原和長治地區,且墓主幾乎都有官職在身,可見耳室配置是一種身份的體現,也是山西地區唐墓用來區別等級的一個顯著標志。
該墓共出土器物6件(組),包括塔形陶罐、梟首壺、銅帶飾、鐵刀、銅釵等。根據現有發掘資料來看,大同地區的唐墓中,隨葬品數量與種類相對較少,但大多有塔式罐和梟首壺組合出土。這種組合方式在該地區中晚期唐墓中較為固定,并一直延續到遼代早期的墓葬中,具有典型的時代與區域性特征。
另外,在出土器物中有1合墓志。根據墓志可知,M90為夫妻合葬墓,墓主人祖上三代武職。在唐代,夫婦“同穴”而葬是極為盛行的喪葬習俗,被認為是合乎禮法的喪葬形式。因此,在墓志中多出現“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某地,禮也”“合葬有禮”或“禮自周公”的句式。
根據此次考古項目負責人介紹,M90的發掘,為研究該地區喪葬習俗以及考古斷代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和標尺,墓志中提及的官職、地理名稱等,也為研究唐代職官制度、里坊制等提供了新的資料。此外,墓室中的磚雕仿木結構,可作為補充地面木構建筑研究的重要資料。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