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中外專家共論博物館何以推動文明互鑒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3-09-27




      山東曲阜9月26日電 (記者 金旭)文物如何承載人類文明?又如何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第九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26日舉辦文物(博物館)分論壇,與會人士圍繞“博物館:連接人類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橋梁”展開討論。

      “文化的記憶功能是博物館最原始最核心的功能之一?!眹H博物館協會亞太地區聯盟主席安來順表示,博物館不僅向公眾呈現“我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同時啟發人們思考“我們將向何處去”,幫助今天的人們建立文化歸屬、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而在世界各國文明交流互鑒中,博物館發揮著“民間大使”的作用,不同國家的文化和知識自由流動,得到有益交流。

      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劉曙光認為:“透過博物館這扇文明之窗,我們能跨越民族、地域和時代的限制,在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相互欣賞中豐富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從而增信釋疑,消弭分歧?!?br/>
      2022年,中國正式備案博物館總數已達6565家,博物館的類型、主題也朝著多元化發展。劉曙光表示,中國博物館界希望通過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提高收藏、保護、修復等工作的水平和效率;通過加強學術機構和專業學者之間的交流合作,開展跨學科、跨領域、跨地域的聯合研究項目,深入發掘和凝練中國博物館藏品的世界價值,以及世界博物館藏品當中的中國元素。

      國際博物館協會咨詢理事會主席安東尼奧·羅德里奎斯表示,作為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橋梁,博物館為后代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為社會服務的非營利性常設機構,為文化交流提供安全的空間,也促進國際交流合作,增進國際理解。

      大馬士革國家博物館已有150多年的歷史,其目標之一就是收藏與保存好古敘利亞文明,為后人留下完整的文化遺產,培養文化認同。大馬士革國家博物館策展館長利瑪·卡瓦姆說:“從2021年開始,敘利亞和中國達成合作,在兩年時間內,在中國不同省份的6家博物館展出敘利亞古代文物。我認為舉辦國際展覽合作的意義在于,不僅提升了博物館的國際形象,也能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中收獲經驗、學習知識?!?br/>
      南京博物院名譽院長龔良指出,博物館展覽要注重空間美感和文物的故事性,實現多樣化、個性化發展;通過智慧化、科技化的應用增強公眾的交互體驗,也可通過數字技術讓公眾“沉浸式”走進博物館。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