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數字化如何賦能非遺傳承?專家:須理性構建文化為“內核”的專業體系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3-07-30




      7月30日電(記者 應妮)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主辦的第二屆非遺數字論壇29日在內蒙古扎魯特旗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數字化賦能非遺傳承‘新活態’”,旨在通過數字技術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社會傳播和全民共享,加強全社會對非遺的尊重意識、保護意識和傳承意識。

      “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載體、受眾、呈現方式正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隨著全球化、數字化、科學技術發展的加速,非遺的保護與傳承也面臨著現代化生活與生產方式的沖擊,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非遺是歷史的光芒,數字是當代的符號,非遺要從歷史走向當代,必然要汲取科技,融入生活?!敝袊俏镔|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王曉峰在論壇致辭時說。

      據介紹,非遺數字化歷來備受重視。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世界記憶工程”,開啟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之旅。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非遺數字化在全球得到更廣泛的重視。

      回看近十年,中國的非遺數字化保護工作也獲得了國家與社會各界的關注。特別是近年來,非遺對于數字化的借力模式也發生了變化,由最初助力保存、記錄、展示的輔助性工具,逐漸進化為助力創新和發展的支撐手段與科學動力。

      王曉峰指出,數字化科技手段的不斷創新,使非遺保護工作在記錄、展示、生產、銷售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并帶來了更廣闊的前景?!暗覀円沧⒁獾?,數字化技術與非遺創新性發展的融合仍處在初期探索階段。我們應理性地構建非遺的數字化,正確認識到數字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非遺數字化保護的進程中,需要探索數字技術和非遺保護傳承之間的平衡。如果數字化與非遺的結合只重‘形’而忽略‘文化內核’,在此基礎上的活化創新就會失去非遺獨特的表達特性與文化內涵。為此,中國非遺保護協會成立了‘非遺數字專業委員會’,從專業的角度倡導、推動更為廣泛、更有深度、更具活力的非遺數字化工作,大力推動非遺的數字化應用?!?br/>
      他認為,非遺與數字的結合,是傳統與當代的碰撞,是文化與科技的融合,是傳承與創新的對話,是文化數字化扎根群眾的實踐。數字化助力非遺飛上廣闊的“云端”,也進一步豐富非遺保存保護、傳播傳承的方法途徑?!胺沁z數字”就是把傳統的、歷史的非遺,以當代的方法、科技的手段展現出來,傳播開來,傳承下去,空間廣闊,大有可為。

      著名詩人、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主任、中國作家協會原副主席吉狄馬加結合生動案例,以《在數字化的今天,文化遺產中的“活態”紀錄及其價值》為題作主旨演講。他特別提及2009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格薩爾。

      “因其活態,所以一直在變化,就要用新的數字化技術,把他們這些不同的東西都記錄下來,今后再用數字化手段來分析這些異同。對于這樣一部宏大活態的史詩,如果將來要出一個比較規范、相對完整、便于傳播的版本,我認為只可能通過數字化來完成?!睂Υ怂硎痉浅F诖?。

      論壇上,相關學者專家,圍繞數字化助力非遺活態傳承、數字非遺對人文經濟賦值、非遺數字化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等話題展開演講,深入探討新時代非遺的數字化保護和傳承路徑。

      據知,論壇同期開展的扎魯特旗非遺館,則通過歷史、民俗、工藝、文創、生活方式等不同視角,集中展現了當地豐碩的非遺保護成果,這也是全國首次以蒙古包為原型搭建的非遺主題展館。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