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肥8月27日電 (儲瑋瑋)“本項目結合藝術學、建筑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等學科理論與設計知識,通過對徽州傳統村鎮的專題研究、實地調研以及設計實訓等環節,多視角、全方位地培養創意人才。同時,結合培訓,探討中國傳統村鎮活化傳承的方略,以期促進傳統村鎮的地域文化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焙戏使I大學黨委副書記陳剛27日在安徽合肥如是說。
當天,國家藝術基金2020年度藝術人才培養項目——“徽州傳統村鎮保護更新與藝術特色創意設計人才培養”高級研修班成果匯報展暨研討會在合肥工業大學舉辦。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原副廳長唐躍在致辭中表示,徽文化是安徽省特有的歷史文化名片,徽州古村落、傳統村鎮是傳承徽文化經典的重要載體。此次成果展覽中,從包裝設計到文創產品、從建筑設計到環境整治區域規劃,小至茶寵擺件、大到亭閣山水,作品類型多,完成水平高。
展覽現場,安徽新華學院建筑系教師汪艷設計的文創產品“墨團團”引來眾人駐足。汪艷介紹說,“墨”字,是墨水、文化、知識的代表,取自徽州人鼓勵讀書、做文化人的優良傳統;“團”字,是團圓、團聚之意,取自徽州人落葉歸根、榮歸故里的鄉土人情。
“‘墨團團’是具有徽州特色于一身的IP形象設計,眉毛取徽州馬頭墻、牌坊的外形元素,寓意‘光耀門楣’;眼睛取宏村月沼的外形元素,寓意‘明察秋毫’;鼻借筆的諧音,用提斗筆筆桿外形,寓意‘豪放大氣’......”汪艷說,創作此作品想鼓勵年輕人多讀書,用知識建設家鄉;海外留學生學成歸來,為國家做貢獻。
此次展覽,共展出19名學員的100余項作品,學員們通過提取皖南傳統村鎮中質樸的民間文化優勢,實現生產、生活和交往空間的重建和復興,進一步活化鄉風民俗、徽商文化,激活村落活力。
陳剛說,通過本次基金項目,力求能喚起在地民眾的文化認同,促進鄉村村鎮與現代節奏之間的協同,引起文化自覺,保護村鎮文化生態,提升村鎮物質環境、解決鄉村文化失語等問題,從而探索村鎮旅游經濟與鄉村美學文化相融合的發展路徑和模式。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