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百年敦煌學研究遇“新題”:學科發展亟需“破圈”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2-08-20





      百余年來,在全世界敦煌學者深入研究下,逐步揭示了敦煌石窟和藏經洞文物“有什么”“是什么”及其蘊含的珍貴價值。敦煌石窟文化藝術資源也通過各種手段和方式與社會共享,敦煌文獻、藝術、考古、史地等各領域研究成果層出不窮。但隨著更深入、更廣闊的領域邁進,敦煌學發展也亟需“破圈”。

      19日,由敦煌研究院、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主辦的“新時代·新使命——敦煌學研究高地建設專題研討會”在敦煌莫高窟舉行。圍繞“敦煌學研究的問題與使命、瓶頸與發展以及敦煌與絲綢之路”等重要命題,敦煌學研究、絲綢之路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和學術見解。

      敦煌學學科自身發展亟需“破圈”。在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看來,敦煌學研究站在新的時代潮頭,面臨著新機遇、新使命。新興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敦煌文化藝術全球共享帶來新方法、新手段;公眾文化自信增強、美好生活需求的需要促進敦煌學成果轉化,不斷豐富文化滋養。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教授葛承雍表示,從最初的寥如星辰到如今滿天繁星,全國各地的學者紛紛參與敦煌學,所涉領域之廣,可以說是幾十年前無法想象的。國內外出版的各類敦煌著作圖錄達3000種以上,但是最前沿的成果仍然不多,“高精尖缺”的問題仍然存在,考古成果轉化為文明史的國際影響還不夠。

      “2018年,我們中亞考察團訪問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阿夫羅夏歷史博物館,該館館長是著名的中亞考古學家。當考察團贈送呈上《敦煌》畫冊時,他竟然不知道敦煌在哪里,更不知道敦煌是一個文化寶窟,因為他們就不關注和研究佛教?!备鸪杏焊锌?,當地距離中國并不遙遠,專業研究者都不知道敦煌,其他人可想而知。

      此次經歷促使葛承雍意識到,中國敦煌學研究與世界學術界溝通互鑒還有很大差距,不能再沉浸過去的“國際顯學”陶醉中。正如很多老先生都說敦煌學研究“格局要大”,要充分利用敦煌窗口和平臺作用,不僅僅是單純“打造”品牌,而是轉化、共享科研成果,深度推進文明交流互鑒,展現敦煌新形象,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1900年,在莫高窟發現藏經洞,出土文獻、藝術品等各類文物6萬余件?;诙鼗褪?、敦煌藏經洞、敦煌及絲綢之路文物等相關研究,在世界范圍內興起的國際性顯學“敦煌學”,持續一個多世紀方興未艾。

      浙江大學歷史學系主任劉進寶指出,由于受教育背景和學科壁壘、分工,大多數以古代文化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敦煌學者,對近現代史較少涉及,也很少關注近現代文獻中的敦煌學學術史資料。而研究近現代歷史文化的學者,一般缺乏唐史和敦煌文獻方面的學術訓練。從而使敦煌學術史研究顯得相對薄弱,有些問題甚至以訛傳訛,影響了敦煌學的健康發展。

      北京大學歷史系暨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榮新江說,目前敦煌藏經洞文獻已幾乎全部公布,敦煌石窟的圖像也大量數字化展示,敦煌學研究已經取得豐碩成果。然而,敦煌學的有些研究課題已經陳舊,沒有新意,甚至有不少炒冷飯,重復勞動的所謂“成果”,研究文獻顯得魚龍混雜。

      榮新江表示,縱觀一百多年敦煌學研究,隨著學術研究的進步,不斷提出新的問題,及時關注學術研究的問題點,采用新方法,增進跨學科研究,才能夠讓敦煌學開拓出新的學術天地。因此,應當面對學術發展的新形勢,來探討敦煌學研究能夠提出什么新問題,要推進新問題的研究需要什么新的方法。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