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青銅時代“年代新標尺”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2-06-16]
在四川,鼎鼎大名的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聞名中外,出土的文物造型獨一無二,讓人浮想聯翩。如今,在四川南部的鹽源盆地,一片2000年前的墓葬群中,也有一大批造型獨特的青銅器正在露出清晰的面龐。近年來,考古工作人員在涼山州鹽源縣發掘出土石器、銅器、鐵器、金器、陶器等萬余件,以老龍頭墓地為代表的青銅文明,向世人展示出四川繼三星堆和金沙遺址之后的又一處“青銅王國”。
日前,“首屆鹽源青銅文化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學術研討會”圓桌會議在阿來書房舉行。著名作家阿來,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水城、孫華,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段渝,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周志清,為大家揭開鹽源的神秘面紗。
近20年,周志清一直在涼山州進行考古發掘,同時也是涼山鹽源老龍頭墓地發掘的負責人?,F場他分享道:“鹽源盆地距今5000-3700年新石器文化的發現,填補了該地區新石器時代的空白?!?br/>
鹽源是四川又一“青銅王國”
鹽源,即鹽之來源,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雅礱江下游西岸,有2100多年建制歷史,是歷史上黃河上游甘青地區,經川西高原南下進入云貴地區的地理節點,也是民族和文化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
鹽源盆地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近年來,考古人員在此發掘出大量新石器與青銅時代遺存,出土的石器、銅器、鐵器、金器、陶器等已達萬余件,見證了鹽源地區5000年以來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
鹽源青銅文化以鹽源盆地為中心,具有非常鮮明的區域特色,既與中原和周邊地區同時期青銅文明有著密切的關聯,同時還有許多歐亞草原青銅文明的因素,其文化面貌呈現出獨特性與多元性共存的特征,是中國古代青銅文明大家園中一朵絢麗的奇葩,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化多元一體的格局,拓展了中國青銅文明的文化內涵與外延。
將鹽源青銅時代延伸至商代晚期
近20年,周志清一直在涼山州進行考古發掘,同時也是涼山鹽源老龍頭墓地發掘的負責人。他介紹,“鹽源盆地距今5000-3700年新石器文化的發現,填補了該地區新石器時代的空白,同時將中國西北經川西至滇西的通道打通,這是新石器考古的一個重要突破?!?br/>
近年來,以皈家堡遺址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將鹽源盆地人類定居生產生活的歷史上溯至距今5000年前。青銅時代和大理國時期遺存的發現,為該地區早期青銅時代和兩宋時期的歷史與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以老龍頭墓地為代表的青銅文明將鹽源地區青銅時代延伸至商代晚期,被考古學界譽為四川地區繼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之后的第三大“青銅文明”,為川西南乃至滇西地區青銅時代文化譜系的研究提供了“年代標尺”。
據周志清介紹,老龍頭墓地于1987年發現,1999年和2001年,涼山州博物館先后進行了兩次搶救性清理。從2020年開始,受國家文物局委托,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涼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館、鹽源縣文物管理所等單位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對老龍頭墓地進行3年的持續性發掘?!袄淆堫^墓地改變了我們對其文化面貌和時代的認識。以往我們認為,其年代是戰國以后的,但現在突破了既往框架,它從商代晚期一直延續到西漢早期?!敝苤厩逭f。
此外,大量文物的出土,為老龍頭墓地文化屬性、年代等判斷提供了更為準確的依據。周志清坦言,老龍頭墓地出土的具有地方特質的青銅文化,為鹽源盆地的青銅文化在西南地區脫穎而出奠定了基礎,“這些文化具有明顯的多元文化的特征,這次考古發掘是西南地區一次重要突破?!?br/>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