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越發受到青年人青睞后,文博游如何才能長居“頂流”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2-06-02





      【文化評析】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文博場館及公共文化場所成為青年人開展社交、旅游打卡的聚集地。相關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份,國內最受歡迎的景區類別中,博物館、展覽館位居前列,在預約參觀博物館的游客中,青年群體占比最高。社交平臺上,與文博場館相關的內容數量正與日俱增,文博游熱度堪比“頂流”。

      以博物館為代表的文博場館為何越發受到青年人青睞?文博游的社交屬性為何日益凸顯?

      從文化角度看,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與面向未來的創新理念在共生中創造了共榮。從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到綜藝節目《國家寶藏》,再到《唐宮夜宴》《只此青綠》等文藝作品,與文博相關的文化內容憑借創新的表現形式屢屢“破圈”,引發了青年人的關注與喜愛。同時,各地文博場館運營方在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過程中,以創新手段力圖讓文物“活”起來,開拓了文博IP與盲盒、美妝、餐飲等各領域的“跨界”合作,讓傳統文化融入青年人的日常生活,由此產生的一系列具有話題性的文博相關內容,不斷為青年人帶來具有新鮮感的創新文化體驗。

      為了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今的文博場館已不局限于文物展示、文化講解等功能。伴隨著產業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文博場館不僅整體“顏值”越來越高,更在線下拓展出沉浸體驗、休閑娛樂、文創消費等更多領域,為青年人社交與打卡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線上,諸如故宮博物院發布的“數字故宮”小程序、各類社交平臺與文博相關的話題區等數字化渠道,既讓人們足不出戶也能進行“云參觀”“云互動”,也為視障人群、老年人群體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還為青年人搭建起便于分享、交流的文博游網絡社群。

      我們樂見以博物館為代表的文博場館越來越“火”,傳統文化和古老文物越來越“活”,然而,青年人社交、打卡的熱點內容,往往是一段時間內的風尚所在,存在快速更迭的現象。如何讓文博游不限于一時的熱度,能長居“頂流”,得到更多青年人的持續認同,是各方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方面,要與時俱進完善文博產業的體系化發展。須知,青年人是最具創新力的群體,文博產業的發展絕不限于一時之功、一代青年,必須在根植于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內涵的前提下,結合數字化手段、開拓多元化業務、提高綜合運營能力,扎實推進產業鏈條整體發展,才有可能在與一代代青年人的共同成長中收獲認可。各地文博產業還要因地制宜,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突出鮮明特色、堅持精品意識、保持迭代更新,通過高品質的差異化內容吸引更多青年人。

      另一方面,要緊扣以人為核心的關鍵點。各方既要立足包括青年人在內的受眾需求,不斷創造具有傳播度、參與度和交互性的文博內容;也要培養和挖掘更多專項人才,為傳統文化融入更多創新思路。畢竟,青年人之所以在朋友圈曬出文博游,還在于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共鳴感,唯有心中有人,方能洞察人心所向,由此推出更多更好的內容。

      那些穿越千年歲月的文化瑰寶也曾“青春”,正是經由一代代青年人的守護與熱愛,才得以傳承至今。浮躁淺薄的好看、有趣只能帶來一時的新鮮感,歷久彌新的文化內涵才能真正打動每個時代的青年人,讓文博游成為跨越時空的“青春之旅”。

      (作者:覃皓珺,系文化評論人)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