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名家訪談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美術如何服務生活?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2-06-01


      讓美術成果更好服務于高品質生活(堅持“兩創”書寫史詩)

      2021年12月14日,我與眾多文藝工作者代表共同參加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內心感到無比激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根基,也是文藝創新的寶藏?!弊鳛橐幻渡砻佬g館事業的美術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

      在中華文明歷史長河中,美術作為重要藝術門類,存留了豐厚的文化遺產。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下,近現代美術大家感時代之變,創造出眾多美術經典。這些作品弘揚了中國精神、凝聚了中國力量,成為增強文化自信、開展美育的重要資源。從這個意義上說,以美術經典為切入點,創新闡釋中國歷史之厚重、時代之發展,已然成為建構新時代審美風尚的內在需求。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熱播的紀錄片《美術里的中國》,便是對近現代美術資源進行創造性轉化、以期推動美育創新性發展的積極探索。

      優秀的美術作品以線條訴說情感,用圖式傳遞內涵,借色彩書寫精神。中國近現代優秀的美術作品,很多收藏于中國美術館。這些藏品以高度的思想性、藝術性,展現了中國人民在偉大歷史進程中不屈不撓的精神,也體現了不同時期的審美創造。如何進一步盤活豐厚的美術資源,讓美術作品的影響力走出美術館,是新時代美術館的一項重要工作。近年來,“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這使我們更加清晰地意識到,人民群眾有十分迫切的審美需求,在將美術成果更好服務于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需求方面,有廣闊的開拓空間。因此,中國美術館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通力合作,精心策劃展覽及藝術紀錄片,積極為《美術里的中國》等節目提供學術支持。

      如今,通過電視媒介,深藏美術殿堂的優秀作品,更直接地走進千家萬戶?!睹佬g里的中國》精選中國近現代經典美術作品,在傳統與現代交織的維度中,生動講述作品背后的文化傳統與時代故事。孫滋溪油畫《天安門前》中的年畫色彩、勾線平涂,吳冠中油畫《太湖鵝群》中的飛白筆觸、寫意情境,傅抱石中國畫《待細把江山圖畫》中的皴法,黃賓虹中國畫《萬松煙靄》中的墨法等,無不得到生動再現。紀錄片帶領觀眾一道追尋藝術傳統的根脈,講述畫作背后藝術手法與中國精神的來處,讓優秀傳統在現代再次綻放光彩。

      借助紀錄片,美術經典在數字化時代獲得新的生命。電視技術手段使靜態的圖像動了起來,在聲、光及解說詞的互動中,再造一個別開生面的美的世界。隨著畫面的移動,觀眾可以細細欣賞作品的氣象與神韻。紀錄片還破除了觀眾在美術館欣賞畫作時的距離限制?!睹佬g里的中國》以纖毫畢現的4K高清攝影技術,讓作品的細節呈現在觀眾眼前,帶領觀眾進入藝術的微觀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油畫的筆觸具有了山峰般的立體感,凸立于畫布之上,胸中丘壑被一筆筆真實地堆疊起來;中國畫墨與水的蔓延鋪展,將宣紙上豎立的紙纖維潤濕、壓倒。這些超高清的視覺呈現,為觀眾帶來極大審美滿足?!睹佬g里的中國》還運用3D建模技術,拆分畫作中的一個個細小元素,然后通過對運動軌跡戲劇化、故事化的設計,引領觀眾的視點在畫作中游弋。3D建模技術配合第一視角,讓觀眾“身臨其境”,沉浸在經典畫作中,體驗畫作帶來的視覺沖擊力。

      中華民族具有悠久而深厚的美育傳統。黨的十八大以來,美育普及的重要性得到高度重視。優秀的藝術類電視節目,也是做好美育的重要助推器。珍藏于中國美術館的經典之作,以及當代美術工作者新的創造,通過《美術里的中國》描繪著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畫作中激蕩著齊白石“人民畫家”的情懷、傅抱石的愛國主義情操、黃胄謳歌時代建設的情感……人們通過這部紀錄片,可以看到勤勞勇敢的中國人,看到偉大的中國精神。

      新媒體時代,影像在文化傳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媒體人、博物館美術館從業者、美術工作者也都在認真思考如何提升文藝作品傳播力這一問題,不斷尋求新的傳播方式。在《美術里的中國》播出同期,“美在新時代——中國美術館典藏精品特展(第二期)”面向公眾開放。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作為展覽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集團)提供的多部再現老一輩藝術大師創作經歷的珍貴影像在展廳播放。觀眾和媒體對這批珍貴影像,給予了關注。在新媒體平臺,這一系列影像也收獲了巨大的播放量。

      我們樂見美術作品在電視媒介的傳播中煥然一新。這種“新”,來自新技術條件、新傳播思維、新推廣手段的不斷賦能、持續升級。不僅是《美術里的中國》,《美術經典中的黨史》《藝術里的奧林匹克》等節目,也通過“思想+藝術+技術”的創新融合,為電視藝術與美術創作相結合探索了新路。這些節目通過最新視聽技術,拉近了美術作品與觀眾的距離。

      相信,美術之美與電視之美,將繼續凝聚合力、釋放能量,為人們提供更加豐厚的精神滋養。

      (作者為中國美術館館長 吳為山)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