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陽5月18日電(孟令卓)博物館是一個時代、一段歷史的見證。5月18日是第四十六個國際博物館日,在遼寧省文化和旅游廳(遼寧省文物局)主辦,沈陽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沈陽市文物局)承辦的2022年“5·18國際博物館日”遼寧主會場活動中,遼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梁啟東研究員進行了“博物館的力量”主題演講。
作為有歷史專業背景的學者,梁啟東認為,博物館的力量體現它是歷史文化的符號、文明傳承的載體、地域形象的窗口、社會教育的平臺四方面功能上。博物館力量是歷史的力量、經典的力量、文化的力量,也是創意的力量、時代的力量。
作為文明傳承的載體,博物館是人類社會文明傳承的載體,是不同文化間溝通與交流的平臺;作為地域形象的窗口,博物館展示國家形象、地區形象,是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見證,地域品牌價值的象征,也是國家歷史、民族文化、地域特色的形象展示。
梁啟東認為,博物館有著保存人類社會文化遺產、為社會公眾提供文物知識信息資源、對社會公眾進行文化教育的角色定位,它是社會教育的平臺。博物館既見證著歷史,展陳著現實,更預示著未來。
在怎樣發揮博物館的力量,怎樣使博物館更有力量方面,梁啟東談到,博物館的發展要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大局,在提高政治站位上下功夫。要在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大背景下,看待博物館的功能,發揮博物館的力量。博物館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區域的重要文化標志。博物館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
梁啟東提到,讓博物館更有力量,就要融入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創新博物館的運營模式。他提出了“三化”的建議:數字化、大眾化、時尚化。
在數字經濟條件下,在線產品對博物館的生存至關重要,開設博物館在線商店,虛擬現實技術將在博物館中得到普遍應用。要在數字博物館、智慧博物館、虛擬博物館上加大探索力度。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將改變博物館展示導覽方式,為博物館個性化、知識化、互動化提供技術支撐。當下十分熱門的AR、VR技術在博物館展陳和宣傳方面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文物展覽的吸引力,也提升了博物館與觀眾的互動性和參與性,激發了觀眾對文物、歷史學習的興趣。
在大眾化方面,梁啟東提出,博物館要放下身段,走出殿堂,走向大眾,讓老百姓能參與進來。博物館展覽,要有代入感、參與感。真正做到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一句話:讓博物館走向大眾,讓大眾走進博物館。
關于時尚化,梁啟東提出,博物館、紀念館要通過時尚價值、品牌價值的培育,培養和擴大忠實的“粉絲”,深化IP形象,特別是要抓住青少年“粉絲”群體。當前,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擴大內需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伴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消費的習俗也發生很大變化。博物館要順應這樣的趨勢,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讓市民游博物館成為時尚,看展覽成為新的習慣,讓博物館的文物和展覽更有時尚價值、品牌價值。
梁啟東還建議,遼寧的博物館建設,要與城市更新、鄉村建設結合起來,讓更多的博物館成為我們的城市和鄉鎮的“文化綠洲”“城市客廳”“文明窗口”。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