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中國石窟鼻祖飛天壁畫“重獲新生”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1-12-17

      蘭州12月16日電 (記者 崔琳)甘肅武威市天梯山石窟保護研究所文物研究室主任蔡建宏16日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表示,經過污漬清除、顏料層加固、地仗層補強等十幾道工序的專業處理,該窟內目前發現并修復最完整的北涼橫臥式飛天壁畫亮相,再一次為研究早期佛教藝術提供了實物資料,亦是中國石窟寺考古研究的重大發現。

      天梯山是祁連山東線的一條支脈,因“登臨之難,猶如上天梯”而得名。巖壁之上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梯山石窟,開鑿于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北涼,距今約有1600年的歷史。它被歷史文獻考證為“中國石窟鼻祖”,是云岡石窟、龍門石窟的源頭。

      蔡建宏介紹說,近年來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和最小干預”的原則,于2015年10月啟動的“武威天梯山石窟搬遷壁畫彩塑修復項目”完成了天梯山石窟搬遷壁畫表面病害修復、壁畫碎片拼接、重層壁畫揭取修復、彩塑拼接等修復工作,修復壁畫面積300余平方米,塑像70余尊。

      “在此次壁畫彩塑修復過程中,揭取修復的少量早期重層壁畫,再一次揭開了天梯山石窟早期壁畫的神秘面紗?!辈探ê暾f,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幅當屬位于第4窟中心柱背面第一級塔柱上沿處的弧形北涼壁畫,面積約為0.6平方米。此幅壁畫中自下而上共出現了三身人物形象:最下面一身殘缺,僅存雙眼至頭頂部分;中間一身為胡跪式供養菩薩形象;上層為橫式飛天形象,整幅壁畫的繪制風格與北涼壁畫完全一致。

      尤其是壁畫中橫臥式飛天形象,其發式、五官、面形、胸飾、瓔珞、披巾、長裙等披戴穿著均與1960年揭取的立式提瓶菩薩基本一致,該飛天頭部向里,雙足向外,雖然腰部略有向下彎曲的姿態,但完全像一身橫臥在龕外上部的菩薩,加上略帶笨拙的軀體,毫無輕盈飛動的感覺,與其他各有關石窟中那種輕盈飄動、凌空飛舞優美形象的飛天相比,更是有所不同。

      蔡建宏解析,整個飛天,無論在線描、設色、暈染、造型以及神情、意態等方面都很純熟,之所以給人以笨拙的感覺,必然不是繪制技巧的問題,而是早期佛教壁畫藝術的獨有特點。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