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11月19日電 (王題題 王琦)為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好中國工藝、講好中國故事,讓非遺“活起來”,11月19日,跨界作品、工藝美術國家級年度藏品——《福祿中國尊》銅雕景泰藍在浙江杭州面向全球首發亮相。
據悉,《福祿中國尊》銅雕景泰藍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銅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朱炳仁攜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景泰藍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鐘連盛共同打造的。其造型靈感源于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銅胎掐絲琺瑯花卉紋鹿馱瓶”,由銅雕、景泰藍雙工藝構成,展現了兩大非遺技藝的跨時空對話。
該作品主體銅雕部分取材于敦煌莫高窟第257號窟壁畫“鹿王本生圖”中的鹿王形象,鹿身裝飾蓮瓣托,馱景泰藍觀音寶瓶,蓄勢行進,朝氣蓬勃。鹿王融合中國千年銅雕藝術精髓,身形矯健、目光炯炯,鹿身紋飾采用高浮雕工藝,高溫著色,經30余道工序制作而成,栩栩如生,靈性十足。
而景泰藍部分造型為觀音寶瓶,寓意天下太平。寶瓶分為中國紅與中國藍雙色瓶。瓶頸部裝飾盤長結和白鴿,寓意福運綿長,平和安順。瓶身卷草紋、花卉紋等大量紋飾取材于敦煌壁畫,中心分別以龍鳳紋為主紋飾,寓意祥龍在天、有鳳來儀。瓶身兩側裝飾虎耳銜環,虎通福,虎耳景泰藍與鹿王銅雕珠聯璧合,寓意福祿雙全。寶瓶底部鑲嵌珍貴瑪瑙,精工細作。
當天,兩位大師分享了各自的創作感言。朱炳仁大師說,《福祿中國尊》較之他以往的銅鹿作品增加了高浮雕工藝,突破平面形式,打造出立體美感,是他數十年銅雕藝術生涯的一次跨越和創新。
鐘連盛則表示,“本次合作是千年銅雕工藝與皇家景泰藍工藝的跨時空交融,也是千年敦煌文化與宮廷文化的創新融合,作品無論在造型、色彩、工藝等方面都有很多創新,也是我自身創作的一次升華?!?br/>
朱炳仁和鐘連盛希望通過此次產業融合項目,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讓傳統文化與現代價值相承接,增強文化自信,順應新時代消費潮流,開創“國潮”新玩法。
現場,該作品一經首發亮相,讓與會嘉賓眼前一亮。多位嘉賓對此次的跨界新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特聘專家李理坦言,“《福祿中國尊》銅雕景泰藍是中華文明融合和文化基因的當代再現,它使古老的敦煌藝術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同時也展現出了中國的文化自信?!?br/>
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陳麗華則表示:“作品所呈現出的光彩奪目的藝術形象,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前進精神。在壬寅虎年即將來臨之際,更激勵著全國各族人民‘虎虎生威’、朝氣蓬勃地邁向未來?!?br/>
此次首發的《福祿中國尊》銅雕景泰藍,在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原會長、中央文史研究館特約研究員周鄭生看來,是中國工藝美術行業跨界合作的一次創新突破。這次跨界合作不僅是在創作一件傳世的作品,更在開創一種中國工藝美術領域的合作范式。
他表示,作品不僅很好地弘揚了大國非遺,千年敦煌文化與六百年皇家文化的巧妙融合,也彰顯出鮮活的時代氣息與深厚的家國情懷。
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郭藝也表示,《福祿中國尊》銅雕景泰藍將杭州傳統手工技藝銅雕與皇家景泰藍技藝跨界融合,碰撞出全新的藝術火花,是傳統工藝現代演繹的新經典,是新時代中國非遺的典范之作。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