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遺產是全人類的瑰寶,明年世界遺產保護將進入第二個50年的發展新階段,中國的保護實踐和理念將貢獻更多智慧
與之前的各屆大會相同,今年在福州召開的第四十四屆世界遺產大會,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項目依然是人們關注的熱點。這些項目寄托著申報國家人民、相關城市和社區的熱望,也反映了他們長期努力、不斷追求的結果。從觀察者的角度,同樣也可以看出一些世界遺產領域的趨向。
作為一屆延長的大會,本屆世界遺產大會討論的世界遺產申報包括了原定2020年和2021年應當討論的項目。最終一共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項目34項,包括文化遺產29項,自然遺產5項,還有3項現有世界遺產項目邊界范圍的重大調整得到批準。第四十四屆世界遺產大會是2004年以來列入遺產項目最多的一屆大會。大會還批準了一些對現有世界遺產項目邊界的微小調整,包括中國神農架項目邊界的調整。這一微小調整,使原本位于神農架遺產范圍之外的重慶巫山縣五里坡自然保護區被劃入了神農架世界遺產的遺產區域。稍微遺憾的是,中國原定2021年在大會上討論的自然遺產項目巴丹吉林沙漠,由于疫情原因,無法安排咨詢機構專家現場考察,錯失了在本屆大會上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機會。
29項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項目中,有6處景觀類項目、2處巖畫類遺產、5處建筑類作品、6項城鎮類遺產、7項考古遺址、1處交通類遺產、1處壁畫類遺產、1處聚落與特定傳統技藝項目。按地區統計,歐美有16處、亞太有6處、阿拉伯地區2處、拉美地區4處、非洲1處列入文化遺產;亞太地區3處、歐洲1處、非洲1處列入自然遺產。世界遺產保護作為一項基于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公約》上的全球性事業,在世界遺產名錄項目列入時也得到了充分體現。
世界遺產保護呼喚更為密切的國際合作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項目是中國在這屆大會唯一正式申報的文化遺產項目。泉州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遺產資源的城市,許多遺產都具有突出普遍價值,但如何把這些內容組合在一起,講好一個更為整體和宏大的中華文明發展故事,具有巨大挑戰性。2018年泉州市通過世界遺產的上游程序項目邀請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的專家參與申報文本的編寫,重新發掘泉州作為世界遺產的突出普遍價值,梳理申報項目中各文物點之間的邏輯關系,把申報的核心價值表述集中到了泉州在中國海上商貿活動中最為活躍的時期——宋元時期所發揮的作用,把遺產的申報變為對泉州這個城市宋元時期相關城市功能要素的整體梳理,最終使泉州項目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表明,中國世界遺產保護事業仍然需要加強國際合作,從更高、更廣闊的視野審視中國的文化遺產,審視中國的遺產在人類文化遺產中的地位,汲取國際遺產保護的經驗、思想與方法。
“韓國灘涂”是一個對候鳥遷徙有重要意義的項目。但由于它的重要性超出了韓國自己的自然遺產保護,涉及候鳥跨區域遷徙線路上的棲息地保護問題,是整個世界性候鳥遷徙路線上一個重要環節,影響到整個候鳥遷徙的體系,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各國代表支持將這一項目在本屆大會上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2019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一期項目”就是這個候鳥遷徙體系中與“韓國灘涂”項目緊密連接的部分。對候鳥的保護不是一個國家能夠做到的,需要建立起一個國際網絡才能有效保護。
在這次大會上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國際合作是跨境的聯合申遺。世界遺產名錄上共有38項跨境遺產項目,歐洲占據了24項,覆蓋了34個國家。今年的4個跨境申報項目也全部是歐洲申報的??缇稠椖渴墙炭莆慕M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鼓勵的世界遺產保護和管理方式,它有效促進了對遺產完整性的保護,促進了相關國家在遺產價值辨識、遺產保護和管理方面的合作。
對中國來說,聯合跨境申遺同樣具有啟發意義。目前中國具有潛在的跨境申報可能性的項目主要分布在絲綢之路及茶葉貿易線路相關的主題范圍內。
促進世界遺產保護的可持續發展
第四十四屆世界遺產大會是一屆面臨著嚴峻挑戰的大會。由于世界遺產的重要性被不斷強調和凸顯,如何保持世界遺產名錄的權威性與不斷增加的遺產之間的平衡,成為大會中《世界遺產公約》締約國和教科文組織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大會最后通過了《福州宣言》,呼吁國際社會團結合作。
中國作為第四十四屆世界遺產大會的主席國,在促進世界遺產的國際合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無論是未來5年拿出100個獎學金名額支持發展中國家的能力建設,加強與非洲國家在世界遺產方面的合作,還是援助其他發展中國家進行世界遺產保護,推進亞洲文明遺產保護行動,都在促進世界遺產成為文明對話的橋梁與紐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明年,《世界遺產公約》將迎來誕生50周年。在過去的這些年中,世界遺產已經發展成為教科文組織的旗艦項目,引領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的發展方向。同時,這些年人類社會發生的巨大變化也使世界遺產可持續保護面臨的挑戰不斷增加。這些挑戰不僅有相關財政需求、工作方法,更包括了整個社會對世界遺產的關切和需求。中國將與各國和教科文組織一道迎接挑戰,促進世界遺產保護的可持續發展。
世界遺產是全人類的文化瑰寶和自然珍寶,蘊含著各種形式的人類價值理念和創造力。明年世界遺產保護將進入第二個50年的發展新階段,中國的世界遺產保護樣本將貢獻更多智慧。
?。ㄗ髡邽榍迦A大學國家遺產中心主任、教授)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