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藝”開展看傳統工藝薪火相傳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1-06-14]
上海6月12日電 (李秋瑩)6月12日,正值“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百年百藝·薪火相傳”中國傳統工藝邀請展在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館拉開帷幕,展出120多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60多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代表作品。
此次系列邀請展的寶山主會場內綜合展示了12個門類、近500件(套)傳統工藝作品,幾乎涵蓋了所有種類的精品之作,是本次展覽中展出門類最全、展覽面積最大、展示作品最多的場館。
據主辦方介紹,此次展覽立足于百年來中國傳統工藝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近年來中國傳統工藝的振興成果的展示,它既是一次對百年歷程的回顧,也是對當下成就的展現,展出的作品中有很多具有時代特征和特點。比如開創新中國國家專用瓷創新設計先例的《建國瓷》作品,這是1953年景德鎮燒制的斗彩纏枝花卉中餐具1件套17件,為景德鎮燒制的第一代國宴用瓷。整套中餐具的斗彩紋飾及底部紅色帆船款識均為祝大年先生所設計。此外還有出口創匯的《蕭山花邊》,見證了改革開放后,黨和國家鼓勵工藝美術企業要多出口、多換匯的歷史。
此次展覽除了展示許多已經故去的老藝人、非遺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經典代表作,也有不少國家級、省級工藝美術師特意為此次展覽創作作品。比如“雞血石雕”國家級傳承人錢高潮創作了“紫氣東來石雕擺件”。據錢高潮介紹,他是利用雞血石艷麗的雞血色的優勢,因色取巧,創作了老子布道的故事,同時借用雞血石的艷麗的紅色表達“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意境氛圍,向建黨百年獻禮。
上海海派玉雕文化協會在今年集體創作的《初心之地》大型玉雕擺件也格外引入注目。作品通過圓雕和深浮雕手法,以寫實和裝飾性的玉雕語言,藝術性表現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之地”。凸顯中共一大會址,同時錯落有致地集萃了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新青年》編輯部)舊址、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中共一大代表宿舍舊址博文女校等。石庫門系列形成的意象,隱喻中國共產黨創建時期開天辟地、篳路藍縷的革命足跡,有著鮮明的精神內涵。一棵大樹枝繁葉茂,與革命圣跡的視覺形象相應和,添加了極富象征性的情感注解,定格成了歷史的永恒。據介紹,該作品將于本次邀請展結束后捐贈給中共一大紀念館。
在剪紙刻繪版塊展出了眾多剪紙名家名作。有“剪花娘子”庫淑蘭的兩幅巨作、“上海剪紙”林曦明的作品、內蒙古和林格爾剪紙、以及江蘇桃花塢木版年畫等。
“剪似銀馬,紙如草原。剪飛紙轉,花開萬千?!边@是馮驥才對和林格爾剪紙的贊譽。和林格爾剪紙具有1000多年歷史,是中國北方剪紙最具代表性的剪紙文化遺存之一。2018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林格爾剪紙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中國剪紙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段建珺表示:“剪紙的傳承和發展的空間很大,相信在我們的城市建設、城市規劃、裝置設計、舞臺美術等等方面,都可以為我們的大眾服務?!?br/>
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高春明研究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擁有強大的生命力、廣闊的市場,這次的展覽能夠讓更多的市民享受非遺文化,讓非遺文化更好的融入到市民的生活中?!?br/>
本次邀請展在上海共設6大場館,采取“1個主場館+5個分場館”形式,展期持續1個月。開幕當天除了寶山主場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浦東新區金橋碧云美術館、虹口區抱樸美術館、楊浦區毛麻倉庫、閔行區上海海派藝術館五大分場館也同期開幕,向公眾免費開放。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