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探訪中國目前僅存的元刊木活字印本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9-12-11

    銀川12月11日電(李佩珊 于晶)“寧夏博物館藏國家一級文物——西夏文《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七十六卷(簡稱‘夏文華嚴’),是我國目前僅存的元刊木活字印本,因而倍受學術界的關注?!闭驹趯幭牟┪镳^元刊木活字印本西夏文《大方廣佛華嚴經》前,該館副館長陳永耘向11日來此探訪的中新網記者說。

      陳永耘說,當時在離西夏都城興慶府不遠的寧夏靈武,知縣余鼎銘正主持修城,在城墻內發掘了兩大箱佛經,其中數量最大的就是西夏文《大方廣佛華嚴經》,后來這批佛經幾經流轉,主要為北京圖書館(現中國國家圖書館)收藏,此外在寧夏、甘肅、日本的部分單位和個人也有零星收藏?,F將各家收藏加起來,共有66卷,加上復本一共80冊。

      1947年研究西夏文化的學者羅雪樵先生從一個靈武人手中購得二十六卷、五十七卷和七十六卷共三卷《大方廣佛華嚴經》,并將七十六卷捐贈給寧夏博物館。

      《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佛教的主要經典之一,也是較早被譯為漢文的一部佛經。最早的漢譯《華嚴》出現在東晉,從東晉至唐代主要有三種譯本,其中最主要的譯本就是唐代于闐三藏實叉難陀的80卷本(簡稱“八十華嚴”),這本佛經因為文義暢達品目完備,很受漢帝歡迎。此外還有60卷本和40卷本?!跋奈娜A嚴”主要譯自“八十華嚴”。

      20世紀30年代就有人認為“夏文華嚴”是“活字印本”,是松江府僧錄管主八奉詔在杭州大萬壽寺雕刊的“河西字(即西夏文)大藏經”的一種。這一說法被后來的學者一再證實,“夏文華嚴”對研究早期的木活字具有重要的價值,是研究西夏文字、西夏佛教、我國古代印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