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蘇祠式蘇軒遺址考古發掘出土文物500件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9-12-08]
眉山12月6日電 (記者 劉忠俊)四川眉山市三蘇祠式蘇軒遺址考古發掘現場12月6日舉行“考古開放日”活動,考古發掘中出土的10余件宋代文物集體亮相。本次發掘是三蘇祠文物保護范圍內最大規??脊虐l掘。
據了解,三蘇祠式蘇軒遺址位于眉山市東坡區紗縠行南街,因三蘇祠式蘇軒文物庫房改造項目建設施工,經前期勘探發現宋至明清時期文物遺存,需進行搶救性發掘。經國家文物局批準,考古發掘面積700平方米。
2019年9月5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蘇祠博物館、眉山市文物保護研究所組成聯合考古隊,正式對三蘇祠式蘇軒遺址展開考古發掘。2019年11月29日發掘工作結束,歷時86天。本次考古發掘區域位于三蘇祠西北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建筑對遺址造成了一定的破壞,混凝土及紅磚地基縱貫整個遺址。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劉志巖表示,此次發掘是迄今為止三蘇祠文物保護范圍內面積最大的一次考古發掘??傆嫲l現各類遺跡現象59處,包括灰坑50個、灰溝9條。其中年代可判定為宋代的灰坑有24個,灰溝7條。出土各類可修復的遺物共500余件,包括陶器、瓷器、石雕、陶石建筑構件以及銅錢等。地層中出土的包括宋代咸平元寶在內的不同時期的銅錢,為遺址年代的判定提供了直接證據。
據介紹,考古發掘的第9號溝顯得較為特殊,縱貫發掘區北部。溝兩岸均有人工修筑痕跡,或用瓦片、石塊壘砌或用黃色黏土堆填,推測該條溝應是宋代眉州城的一條人工水渠。此水渠與現在眉山的地下排水系統幾乎平行,相隔不到1米,可見眉山部分排水系統的走向,從宋代至今變化不大,這對研究眉山城市的發展史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遺址考古發掘還出土了佛像,體量較小,數量也較少,可能不屬于寺廟中的遺存。宋代眉州城中篤信佛教的人數眾多,有可能是民宅中的私人供奉之物?!鞍l掘現場與‘三蘇’故居距離很近,可以大膽推測當時他們可能也在使用類似的生活用品,但目前還沒有發現能夠證明這一觀點的直接證據?!眲⒅編r稱,未來,希望與當地政府加強合作,通過保護性發掘,還原一個真實生動的宋代眉州城。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