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世界文化遺產玉門關遺址出土漢晉簡牘首次完整公布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9-12-02

    蘭州12月1日電 (記者 馮志軍)記者12月1日從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由敦煌市博物館館藏的玉門關遺址及周邊烽隧出土漢晉簡牘首次完整公布,于近日整理出版的《玉門關漢簡》一書,為考證兩漢玉門關址提供了重要史料。

      《玉門關漢簡》共收錄敦煌市博物館藏玉門關(亦稱“小方盤城”)遺址及周邊烽燧發掘出土的漢晉簡牘729枚,其中517枚屬首次整理公布,內容涉及玉門關位置、出入關制度、中原與西域關系、西北邊防制度、絲路交通等。

      這些文獻可彌補過去敦煌出土漢簡的諸多內容,對玉門關址的探索以及兩漢玉門關功能性質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該書整理者還將曾收錄于《敦煌漢簡》(中華書局1991年)的212枚零散采集簡進行了重新整理,在圖版、釋文的水平,以及編輯排版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稱,《玉門關漢簡》收有上述各批簡牘數據的原大彩色圖版和紅外圖版,圖版旁附釋文,方便參閱比照。書后另附“相關簡號對照表及尺寸規格”及“一九九八年玉門關遺址發掘簡報”,有助于研究者進一步了解相關背景資料。

      世界文化遺產玉門關遺址,位于甘肅敦煌市西北約90公里處祁連山西端疏勒河南岸戈壁,是公元2至3世紀漢王朝設立在河西走廊地區西端最重要的關隘遺存,在地理區域上具有東西交通分界的標志地位。遺址及附近烽燧出土簡牘文書,為絲綢之路沿線多民族的文化特征提供了特殊見證。

      作為絲綢之路上至今保存最好、類型最完整、規模足夠大的關隘遺存,玉門關遺址見證了漢代大型交通保障體系中的交通管理制度、烽燧制度與長城防御制度,及對絲綢之路長距離交通和交流的保障。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