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號”清代沉船瓷器入藏國博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9-08-20]
近日,由泮廬集團捐贈的190余件“泰興號”清代沉船瓷器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這些瓷器多為19世紀初期福建省閩南地區所產,以青花瓷為主,兼有少量白釉瓷、褐釉瓷、紅綠彩瓷等。
“泰興號”沉船為清代道光年間沉沒于印度尼西亞附近海域的一艘中國商船,船貨以清中晚期民窯瓷器為主,兼有少量紫砂陶器、石器、金屬器等。20世紀90年代,該沉船被國外商業團隊打撈,出水文物在國際市場拍賣。2018年,泮廬集團從海外購回10萬余件該沉船出水瓷器,近日,將其中40余類共190余件瓷器捐贈給國博。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表示,此次入藏的“泰興號”沉船文物為清代中晚期具有明確產地、紀年及沉沒地點的歷史遺物,出自目前發現同時期較為罕見的大型貿易商船,對研究19世紀中國對外海洋貿易情況、外銷產品結構、海上絲綢之路航線、閩南瓷窯業技術等問題有著重要價值,對完善國博水下文物藏品體系、見證“一帶一路”文明交往,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當天下午,“‘泰興號’清代沉船及19世紀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座談會在國博召開,來自北京、福建等地區的近20位專家學者就“泰興號”沉船相關歷史問題進行了探討。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