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展覽同日在京亮相 展現中外藝術珍品及經典動漫形象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9-07-07]
北京7月6日電(記者 尹力)紫禁城里的精美座藏器整體出宮展示、3.5米的巨型鐵臂阿童木人偶亮相京城、99件以犍陀羅佛為主題的藝術珍品集中呈現……7月5日,《故宮博物院藏宮廷器座展》《鐵臂阿童木AI最初的幻想》《見相非相——犍陀羅佛像藝術特展》三個風格迥異的展覽在北京嘉德藝術中心同日揭幕,并于6日正式開放,觀眾可在其中尋找自己的心頭好。
132件故宮器座藏品亮相做工用料盡顯精致
在中國傳統工藝史上,器座是與陳設器物既有聯系又彼此分離的常用器之一,具有特殊的審美意義和研究價值。故宮博物院藏器座數量龐大、材質精良、裝飾考究、設計精巧、工藝細膩,體現了極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歷史價值。
本次故宮博物院藏宮廷器座展呈現的藏品按照其豐富材質類型,分為金屬器座、牙座、玉座、漆座、木座、和其他材質器座六大主要品類。
其中,“金屬器座”囊括宗教、文房、飲食、陳設諸類器物的附件,總體表現出形制規整、紋飾繁麗的特點?!把雷笔侵袊髑逖赖裰斜容^典型的一類制品,承托工藝精雅之物。本次展出牙座分素牙座與染牙座兩類,其鏤雕、浮雕、圓雕、淺刻等技法均極為精湛。
“玉座”以碧玉及深色青玉座為多,多采用圓雕、浮雕和鏤雕等技法裝飾,不論仿古、時作均格外精美?!捌嶙逼奉愗S富,集雕漆、填漆、描金、彩繪、螺鈿、百寶嵌等多種髹飾技法?!澳咀彪m然在工藝制作上歸為小器作,卻是宮廷制器工藝中一個小而精的縮影。其他材質的器座主要有陶瓷座、瑪瑙座、水晶座等,展示了原料的多樣化。
3.5米高巨型鐵臂阿童木亮相
《鐵臂阿童木》是由日本漫畫家手塚治蟲創作的科幻漫畫作品,最初創作于1951年,之后多次被改編為動畫。在1963年播出的第一版電視動畫,是日本首個30分鐘動畫系列,也是中國引進的第一部國外動畫片。這部40年前引進中國的動畫片成為幾代人的童年回憶,一提“阿童木”三個字,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十萬馬力”。
展廳里,賽璐珞原片、3.5米高的阿童木雕塑、阿童木心路復原墻和阿童木裝置作品也一同展出,主辦方用時下最熱門的AI(人工智能)概念,讓觀眾借助現代的裸眼3D科技,看“賽璐珞”如何動態的構建二次元的世界。展覽中的最大看點是阿童木作者手塚治蟲的原畫手稿。它們重現了作者的創作思路,也讓觀眾得以了解阿童木“誕生”全過程。
策展人表示,很多觀眾隨時可以模仿阿童木的經典動作,但有些卻從沒見過手塚治蟲的形象,所以展覽特意展示了手塚治蟲戴著貝雷帽的經典肖像。
99件反映犍陀羅佛像的藝術珍品一展異域風情
《見相非相——犍陀羅佛像藝術特展》展覽精選了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等機構珍藏的99件藝術珍品,反映了犍陀羅佛像藝術的不同形式和題材。
犍陀羅位于現巴基斯坦西北部和阿富汗東部地帶,其繼承印度文化、佛教文化的傳統,又曾是希臘的殖民地,由此形成了形成犍陀羅佛教文化,并傳播到東亞。隨后,犍陀羅風格佛造像沿著古代絲綢之路進入中國。公元三世紀傳至今天的新疆地區;又傳至敦煌,再沿黃河流域東傳。公元四世紀,犍陀羅藝術后期的佛造像文化傳至青齊地區,產生了精美的青州樣式佛造像。后因避戰亂而遷徙南下的青齊士民,將佛造像之風氣帶入金陵地區,即現在的南京。
在展廳里仔細端詳,觀眾會發現,這些佛像在樣貌上具有波狀的發紋、高額、尖鼻、薄唇、衣褶厚重等典型的西方人特質。那么,為什么東方的佛像,卻長了一張歐洲人的面孔?
據策展人介紹,犍陀羅佛像藝術以佛教題材為主,采用古希臘的表現手法,以希臘太陽神為基準,而且打破了“不以形像來表現佛陀”的印度傳統慣例,因此,觀眾可以看到佛教史上第一次用真人形象表現的佛陀樣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