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祝賀!“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9-07-07



      北京7月6日電(記者 上官云)今天,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通過決議,將“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5處。

      良渚古城遺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流域天目山東麓河網縱橫的平原地帶,是太湖流域一個早期區域性國家的權力與信仰中心。

      據了解,世界遺產申報范圍包括14.3平方公里的遺產區和99.8平方公里的緩沖區,其中遺產區由瑤山片區、城址片區、谷口高壩片區和平原低壩—山前長堤片區四部分組成。

      遺產構成要素則包括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300年的城址,功能復雜的外圍水利工程和分等級同時期的墓地(含祭壇)等,同時一系列以象征其信仰體系的玉器為代表的出土文物也為其內涵及價值提供了有力佐證。

      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良渚古城遺址展現了一個存在于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以稻作農業為經濟支撐、并存在社會分化和統一信仰體系的早期區域性國家形態,印證了長江流域對中國文明起源的杰出貢獻。

      此外,城址的格局與功能性分區,以及良渚文化和外城臺地上的居住遺址分布特征,都高度體現了該遺產的突出普遍價值。

      而且,良渚古城遺址為中國以及該地區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銅時代早期的文化認同、社會政治組織以及社會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無可替代的證據,同時揭示了從小規模新石器時代社會向具有等級制度、禮儀制度和玉器制作工藝的大型綜合政治單元的過渡,代表了中國在5000多年前偉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早期城市文明代表。

      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遺址真實地展現了新石器時代長江下游稻作文明的發展程度,揭示了良渚古城遺址作為新石器時期早期區域城市文明的全景,符合世界遺產真實性和完整性要求。

      記者梳理發現,在良渚古城遺址申遺工作方面,根據 《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及其《操作指南》的要求,國家文物局于于2018年1月,正式向世界遺產中心提交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文本。

      2019年1月,按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的要求,國家文物局向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提交了補充材料,就良渚古城遺址遺產完整性、游客數量激增應對等方面問題進行了解釋和說明。

      2019年3月13日,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對良渚古城遺址申遺項目做出了“推薦列入”的結論。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于6月30日至7月10日在阿塞拜疆首都、世界遺產地巴庫召開。6日,在這次會議上,良渚古城遺址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代表中國政府在發言中表示,良渚古城遺址是中國20世紀的重大考古發現,是見證中華5000多年文明的重要文化遺址,今天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成為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令全體中國人喜悅和振奮。

      他表示,中國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世界遺產從無到有,類型不斷豐富,成為中國向世界展現悠久歷史和多元文化的生動窗口,在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前,中國世界自然遺產提名項目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經會議審議,已順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