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大足石刻臥佛將正式啟動修繕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9-06-25
    重慶6月25日電(記者周文沖)記者從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獲悉,國家文物局川渝石窟重大示范項目試點大足石刻寶頂山臥佛和小佛灣摩崖造像保護修繕工程將于本月底正式啟動。

      大足石刻釋迦涅槃圣跡圖為寶頂山第11龕,俗稱臥佛。佛像慧眼微閉,神態安詳,右側而臥,下半身隱入崖際,右肩陷于地下,佛半身臥長3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半身臥佛造像,具有突出的歷史、藝術、科學、宗教價值。

      由于臥佛暴露在露天環境中,在千百年自然營力和人為因素等影響下,石刻造像發育了多種病害,包括砂巖嚴重風化、鹽風化病害、裂隙切割、石刻造像局部殘損、表面污染、歷史修復老化失效、石砌體局部傾斜、水害、生物病害侵蝕等。盡管在南宋年間開鑿時,就因地制宜采用了一些保護措施,如根據造像內容巧妙開鑿明溝與暗溝,造像頂部留出龕檐以遮蔽風雨,但臥佛一直缺少科學全面的保護。

      從2007年開始,國家文物局啟動臥佛治水工程前期勘察設計,2015年正式開展水害治理一期工程,2017年底水害治理一期工程正式竣工并通過專家驗收。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副研究員張可說,此次保護修復的實施將由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敦煌研究院作為主體單位,堅持保持現狀、最小干預的原則,注重保持大足石刻寶頂山臥佛、小佛灣造像的原有歷史風貌,延續物質本體承載的突出價值。在保護修復項目的整個實施過程中,也將持續開展考古與藝術價值研究、微環境與可溶鹽影響評估、材料應用效果評價等,保證保護修復效果。

      大足石刻位于重慶市大足區境內,始建于初唐,至兩宋達到鼎盛。其5萬余尊石窟造像代表了公元9世紀至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被譽為世界石窟藝術史上最后的豐碑。1999年,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