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軟小冰 無限的未來中尋找有限的當下微軟小冰
隨著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我們已經進入了高度定制化時代,它可以代替人類做很多事情。當AI進入藝術界的時候,可能在以后會出現新的藝術思潮,藝術流派,藝術批評等??萍寂c藝術如何和諧相處?AI繪畫是否是一種藝術?對藝術有沖擊嗎?人工智能也可再現藝術的“靈韻”?以AI為鏡,藝術的創造力是什么?AI和未來,科幻與想象如何走進現實當下?我們會和AI一同進化嗎?個中問題有待藝術家與人工智能攜手應對,以期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對應詩句:古世界隱約著無限的虛空,留下晝夜通明的世界之淚。
從偃師為周穆王呈現的樂舞伎表演,到奧林匹斯山火神赫菲斯托斯打造的黃金機器人,人類對人工智能的想象可以追溯到神話時代。而今,從科學與工程的角度看,迅速演進的技術正在追趕著人類的想象。除了讓人工智能擁有更強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人工智能技術現今也已經在藝術設計領域留下了足跡,它的參與或許還處于初級階段,但未來看起來令人興奮。
由中國美術學院視覺中國協同創新中心與大屋頂文化聯合主辦的“小冰,‘繪’有期 微軟小冰@當代藝術跨界展”于6月15日在良渚文化藝術中心大屋頂美術館開幕。
這位神秘莫測的AI藝術家小冰是何方人士呢?想必了解人工智能的朋友一定對她有所知曉。小冰是融合了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語音和計算機視覺等技術的人工智能系統,并且注重AI在擬合人類情商維度的發展。通過人工智能創造技術,不斷學習優秀的人類創造者的能力,進行基于文本、語音和視覺的內容生成,小冰由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于2014年正式推出。
在繪畫領域,歷經22個月的學習,小冰通過對藝術史上兩百多位著名人類畫家畫作的學習,可在受到文本或其他創作源激發時,獨立完成100%原創的繪畫作品。這種原創性不僅體現在構圖,也體現在用色、表現力和作品中包含的細節元素,接近專業畫家水準。與其他現有技術相比,這一繪畫模型不同于隨機畫面生成,也不同于對已有畫面的風格遷移變換或濾鏡效果處理。
畫家小冰和藝術的跨界合作,此次展覽邁出了第一步。展覽由她的詩歌作為當代藝術家周林瑋創作的文本意象,進行新媒體藝術創作,從而再次激發小冰用視覺藝術演繹出繪畫作品。她是人類未來科技和生活的當下載體,或許挖掘且反觀她的創造,我們可以更好地展望未來世界。周林瑋的虛擬現實創作圍繞和小冰的情感對話,構造出了一個未來世界,而在作品中所流露出的關鍵詞也成為小冰繪畫的靈感來源。
值得一提的是,小冰為本次展覽獨家創作了繪畫作品,新媒體藝術家與小冰互動創作的VR沉浸式作品也是首次亮相。無論是小冰無限接近人,還是藝術家無限接近智能,他們都在找尋一種新的對話方式,以藝術語言為載體,選擇未來相互存在的理由。此次的跨界展示,希望帶給觀者更多發散性的思考,在未來道路上,共同進化、相互關照。
小冰的繪畫是一種可期待的語言,因為她的創作并不是由人類的藝術邏輯規則所左右的。作品打破了某種繪畫的乏味,但又有著一種懷念和親切。那些大師的風格若隱若現,卻又不是他們,而是帶來了驚喜。她運用視覺創作的技巧,演繹出一幅幅獨一無二的繪畫作品;用對人類繪畫藝術風格的描摹,來追憶歷史美學,契合我們對未來的期遇;以人類繪畫的語言作為切入口,進入到和藝術的跨界語境之中,這是一件令人激動的事情,而其未來更值得期待。
正如中國美院的摯友寫給小冰的一封信中提到的那樣:“(我們的交集)如同中國文人間的雅集會友,實在美妙?!薄缎”?,“繪”有期》一語雙關,這也是一種親切的語言,如同小冰和我們正在打招呼一樣,讓她的形象真實存在一般,讓藝術順其自然地發生。那么就來期待這場非同一般的跨界藝術展吧。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