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敦煌研究院調任故宮博物院任院長恰滿一個月時,王旭東現身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說故宮的數字化成就。他的開場白是:“這是我第一次作為故宮博物院的院長,出席這樣一個正式的學術活動?!?br/>
“王院長也是地質出身,我特別關注他?!币晃坏刭|學科的青年學者對記者低語,“接棒故宮的人為什么是他?怎么能通過數字化讓文物鮮活起來,在這一點上他將給故宮帶來什么新東西?”
在演講出示的PPT中,王旭東用系列數據展示了故宮的數字化成就。在接受塞爾維亞國家電視臺和中新社聯合采訪時,王旭東侃侃而談的,也是故宮文物活化的已有成就。
他并沒有談及履職故宮的想法?!拔覄偟揭粋€月,不能說,不能說?!碑斨行律缬浾咿D述青年地質學者的疑問時,王旭東笑著擺手,快步離去。
不過,記者梳理發現,盡管“不能說”,王旭東已經“說了”。他的演講,用一種“摸家底”的旁觀視角,尋找出每一組數字的“得”與“缺”。
“今天的故宮,已經是與數字時代緊密相連的文物遺產地,也是一個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館”。這無疑是“得”。
看得出來,他非常欣賞故宮通過數據采集、數字環境、數字展覽和全媒體推廣,乃至VR\AR節目的良好交互,令年輕人關注文化遺產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缺”則包括,占地72萬平方米的紫禁城、16.7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亦需數字化,但目前僅完成部分,離故宮整體規劃還有很大距離;已經將大量精美藝術品包括《清明上河圖》3D化,令其“真正活起來”,但故宮保存的文物量非常巨大?!叭绾瓮ㄟ^數字技術把這些文物跟我們每個人聯系在一起,還需大量工作?!?br/>
5G時代來臨,或給了王旭東執掌故宮開辟出一個“數字化”的新天地。在他就任前,故宮博物院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打造5G故宮智慧院區。此次他公開表態,希望能夠緊緊抓住5G帶來的機遇,從基礎網絡建設到數據采集、傳輸、管理乃至應用,“都有一個更大的提升”。
王旭東表示,頂層設計非常重要,需要思考將數據時代跟文物遺產特點相結合,“開發出與每一個世界文化遺產地和每一個博物館相適應的數據網絡體系”。不過,他坦言,“經驗可以推廣,但不可復制”,各地需按照不同的特點和稟賦,與數字技術相連接。
“國際化”也是王旭東一以貫之的方向。在此次峰會上,曾到訪故宮六次的塞爾維亞官員奈納德·波波維奇三次邀約王旭東參訪,并期待雙方進行文化交流合作。
王旭東回應說,“我們愿意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相關機構合作,共同把像故宮這樣的世界文化遺產地和博物館的數字化和數字利用,推到一個更高的高度?!?br/>
王旭東出生蘭州,在敦煌工作28年。他回憶說,上世紀90年代初,敦煌研究院的樊錦詩就提出用計算機儲存和在線管理莫高窟的文物遺產,開始“艱難的探索”。當時技術不逮,效果欠佳,直至上個世紀末,數字技術迅猛發展,如同故宮,敦煌研究院也開始了快速文物數字化的進程。
回憶敦煌研究院的數字之路時,王旭東沒有用數據,而是講故事。王旭東“剛來莫高窟工作時,每天都要在窟區掃沙子”,而那些駐守大漠、守護敦煌卻放眼世界的考古學家們,顯然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