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君臣書畫特展半數文物首次亮相 菏澤牡丹盛放紫禁城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9-05-05]
北京4月30日電 (記者 應妮)“幾暇怡情——乾隆朝君臣書畫特展”30日在故宮文華殿拉開帷幕,展期兩個月。該展體現了乾隆作為一代君王的摹古之情,展品中一半以上都是首次展出。
清高宗乾隆帝,自幼接受滿、漢、蒙、藏多元文化教育,崇尚漢族文化,注重文化修養,對四書五經、詩詞歌賦、書法繪畫,無一不通。不僅如此,他性尚風雅,對文人士大夫飽含閑情逸致的文翰墨緣頗為推崇,在治國理政之余,即“幾暇怡情”,以翰墨為事,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書畫作品。
乾隆帝對書畫的喜好,為宮廷書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繪畫方面,他所倡導的“四王”山水畫、常州派花鳥畫以及人物畫都有突出的成就。書法方面,宮廷書法仍然以傳統的帖學為主導,形成龐大的館閣書勢。朝中宗室、詞臣亦輔佐乾隆帝左右,奉敕、應制、唱和進行書畫創作。
本次展覽遴選院藏乾隆朝君臣書畫100余件,有90%保留著清宮文物原貌,又有一半以上是首次面世。整個展覽分為四個單元:乾隆宸翰、宗室書畫、詞臣書畫、君臣唱和,旨在以乾隆帝及圍繞在他身邊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宗室、詞臣的書畫為主線,展現乾隆帝“幾暇怡情”的風雅情懷。
其中清人畫《乾隆帝是一是二圖像軸》,圖繪乾隆帝身著漢人服飾,一腿半趺坐于床榻之上,右手執筆,左手持紙卷,臉扭向右側,一幅文士裝扮。其身后點綴室內環境的山水畫屏風上,懸掛一幅同樣容顏的半身畫像。此幅構圖是仿清宮舊藏的一開宋代人物冊頁,乾隆帝很欣賞此類新穎別致的構圖,諭令丁觀鵬等宮廷畫家共創作了5幅與之相類似的圖畫,并且將宋代人物冊頁中的文士換成了他的形象。以這種畫中畫的形式表現皇帝的肖像,在西洋畫中是沒有的,在中國歷代皇帝中,也僅乾隆帝一人。
乾隆帝的《臨三希文翰卷》為乾隆帝臨摹“三?!敝?,《石渠寶笈》續編著錄。在收齊了三位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后,乾隆將其貯存于紫禁城養心殿的西暖閣中,并命名為“三希堂”,親自題寫“三希堂”匾額。他不僅在“三?!鄙厦娑啻晤}跋,而且心摹手追,“合臨不下數十本”。通過對“三?!钡呐R摹,乾隆帝表達了自己對魏晉風度的追慕之情。
此外,展覽期間,還配合推出《幾暇怡情——乾隆朝君臣書畫特展》展覽圖錄。此套圖錄收錄包含此次展覽及相關文物在內的上百件文物藏品,每件作品均配有基本信息及詳細說明,重點作品又配有高清局部大圖,內容豐富,設計匠心,印裝精美。
同日,“國色天香——紫禁城里賞牡丹”故宮菏澤牡丹展亮相故宮博物院慈寧宮花園。70種精品牡丹錯落分布,與慈寧宮花園臨溪亭南北花臺的牡丹相互輝映,在這里不僅能觀賞到難得一見的黃牡丹、黑牡丹、綠牡丹、白牡丹,還能了解各種牡丹知識。
值得一提的是,牡丹產期較短,僅持續至5月12日。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