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古墓多遭盜挖 福建展開搶救性考古挖掘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9-02-24
    州2月22日電 (記者 林春茵)曾被大肆盜墓的福建省閩侯赤塘山遺跡,目前獲得搶救性考古挖掘,并為閩江下游地區青銅文化研究增添新的珍貴資料。

      福州市考古隊的林峰22日告訴記者,考古隊在赤塘山西區發現一處商周遺存,共發掘清理商周墓葬10座,赤塘山東區則發掘出六朝至唐墓葬32座,初步統計東晉墓13座、南朝墓12座、唐代墓7座,“墓葬出土的實物資料,可成為今后閩江下游六朝至唐墓葬的斷代標尺?!?br/>
      談及盜墓之風,林峰難掩心痛:“29座墓有被盜挖的現象,不少盜洞內還留有礦泉水瓶,非常令人心痛?!?br/>
      據知,赤塘山遺跡考古工作目前處于收尾階段,未來,該處擬建遺址公園。



      除盜掘外,城市建設加快對文物帶來的“威脅”也不容忽視。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樓建龍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福建正在展開搶救性考古挖掘,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傳承。

      初見規模的福州市冶山春秋園即是一處“碩果”。記者探訪看到,元代歐冶池坍塌的駁岸已經修復、一度破敗的薩鎮冰故居仁壽堂完成修繕,此地還將建起唐代馬球場遺址廣場。

      在毗鄰歐冶池的冶山路一處建筑工地上,2018年10月到12月,福州市考古隊在其中進行搶救性挖掘,發現漢代和宋代兩個時期的建筑臺基。

      福州市考古隊張勇告訴記者,漢代臺基雖然后期破壞嚴重,但其西南部出土的一柱礎石、5件瓦當及大量生活用品,“證明這里是漢冶城宮殿區的一部分,而且由于南臨歐冶池,它可能是宮殿的更中心區?!?br/>
      從基建工地搶救文物的,還有閩侯二橋項目工程涉及的白頭山遺址。閩侯二橋項目1月動建,此前數月,福州市考古隊和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隊,在此進行搶救性發掘。

      對白頭山遺址的考古過程中,在曇石山文化的三個層位發現7粒黍子稃殼植硅體。專家認為,距今5500年至5000年開始,一直到商周時期,這里都有史前人類活動,并形成聚落遺址。

      福州市考古隊蔡喜鵬說,這是首次在閩江下游遺址的曇石山文化層中發現旱作農業的成分,也是該地區目前已知最早的旱作農業的證據,為水稻和黍粟向東南沿海地區的傳播提供了新的線索。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