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2月12日,《永新·藝托邦》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在江西永新縣記憶博物館盛大開幕,展覽由中共永新縣委宣傳部、永新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游局主辦,六六七文化藝術中心承辦,著名批評家楊衛策劃,展覽展出了段江華、馮放、馮薇娜、黑月、李超 、雷子人、李玉端、伊靈、張方白、童振剛、魏野、鄒建平、墨濤、張新共14位藝術家作品,涉及架上繪畫、當代水墨、現代書法、陶瓷雕塑等,總計展出作品五十余件,為永新人民奉獻了一場高規格的藝術盛宴。
1關于永新
周建忠:全力打造永新縣“文化+旅游”特色產業
采訪:王志剛
嘉賓:周建忠(永新縣副縣長)
亞洲藝術:鄉村振興,文化為魂。永新有著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和紅色記憶,永新在文化布局上,如何打造自身特色?
周建忠: 我縣秉承“鄉村振興、文化先行”的理念,通過對紅色記憶和鄉村文化進行深度挖掘、整理和提升,全力打造“文化+旅游”特色產業。一是挖掘紅色文化、加速紅色與旅游融合。永新是全國著名的“將軍縣”,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湘贛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其著名的“三灣改編”和“龍源口大捷”發生地。其中湘贛革命根據地中心舊址入選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三灣改編舊址景區榮升國家4A級旅游景區。二是著眼生態文明,全面做好“農旅”結合文章。我縣按照“全域布局、差異發展”的思路,始終將推進農旅融合作為加快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以美麗鄉村建設檔升級工程為基礎,通過完善旅游基礎設施、豐富旅游產品、提升文化內涵,不斷打造鄉村旅游新熱點。比如:在美麗鄉村建設的此基礎上,通過對國畫家劉勃舒故里進行保護性開發,打造了洲塘書畫村,成為4A級鄉村旅游示范點。三是立足傳統文化,開啟鄉村文化旅游新紀元。永新是傳統的農耕大縣,形成了大量典型的農耕文化、鄉土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此,我縣啟動建設了永新記憶文旅綜合體項目建設,通過對傳統民俗、傳統記憶、鄉土文化進行集中展示,讓大家記住鄉愁、傳承文脈、留住記憶。該綜合體順利舉辦了我縣第一屆農民豐收節,并成為全國六大分會場之一,影響深遠。
亞洲藝術:永新記憶博物館對于永新文化的承載價值體現在哪些方面?
周建忠 :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中國鄉村價值觀逐漸削弱,傳統的鄉土記憶已成為大多數人兒時的記憶。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僅是希望鄉村在物質層面的完善,更是希望在精神層面的提升,重建中國鄉村文化自信。永新縣打造“永新記憶博物館”,以圖片、實物等形式,收藏傳統老物件,記錄傳統農耕文化,以現場演出、現場創作等形式,展示盾牌舞、書畫等鄉土文化,讓參觀者親身感受被遺忘的舊時光,找尋屬于每個人自己的永新記憶。目的是要激活這些沉睡的農耕文化基因,進一步提煉鄉土文化的精髓,讓傳統農耕文化“活”起來、讓傳統鄉土文化“火”起來。
亞洲藝術:博物館作為非營利性機構,如何自我造血,政府在這方面會有哪些扶持和規劃?
周建忠 : 永新記憶博物館是永新記憶文旅綜合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圍繞博物館還配套建設了高端民宿、現代藝術展館、曲白黃桃小鎮等旅游項目,為的就是以文化帶動旅游,以旅游展示文化,讓文化不再是陽春白雪、曲高和寡,而是普通游客唾手可得,可以觀賞、可以體驗、可以參與的,讓旅游活動有意義、有趣味、有靈魂。一是整體出讓或租賃。堅持靚女先嫁,將全縣優質旅游資源整體打包,出讓或租賃給專業團隊經營管理;二是合作經營。以合股共營方式與中青旅、康輝等專業團隊共同經營;三是自建自營??h政府將委托縣旅投公司在作為投資主體的同時,進一步加快體制創新,以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自主經營管理,在旅游產業培育期,政府采取經營補貼等政策扶持,確保景區正常運轉??傊?,政府將以最優政策打造全域旅游新業態,從而以文化繁榮帶動可持續的鄉村振興。
2關于展覽
楊衛:當代藝術進入鄉村,實際上是一種文化重建
采訪:王志剛
嘉賓:楊衛(策展人)
亞洲藝術: 這次展覽主題為永新·藝托邦,能向我們詳細介紹下這次展覽的主題嗎?
楊衛:“藝托邦”是我造的一個詞,含有烏托邦之意。法國哲學家??略岢鲞^一個“異托邦”概念,特指城市中的某些自由飛地,以及異在于城市空間的某些人群。我借此改一個字來表述,即是想表明當代藝術與自由創作的關系,而這種自由的創作狀態,往往又是保障創造力的前提。所以,我針對永新的鄉村文化建設提出這么一個概念,實際上是希望把當代藝術的創造性思維引進過來,以促進永新的鄉村文化建設與創意產業的發展和升級。
亞洲藝術: 這次參展藝術家的選擇?
楊衛:這次展覽我邀請了不同地域和不同類型的藝術家,有北京的,有上海的,有湖南的,但更多則是江西的;他們中有油畫家、水墨畫家、現代書法、陶瓷藝術家和觀念藝術家。之所以我邀請不同地域和不同類型的藝術家參展,乃是想表明當代藝術的豐富性,并希望借助于這種豐富性,打開永新老百姓的眼界,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亞洲藝術: 對于當代藝術更多的走入鄉村,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楊衛:當代藝術走入鄉村,實際上是當代藝術進行啟蒙的一種深化。我們知道今天的城市化進程,已成為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鄉村杜會在走向城市化的過程中,自身的傳統文化不斷遭到破壞和揚棄。當代藝術進入鄉村,實際上是一種文化重建。因為當代藝術本身是一種社會的批判性力量,這種力量會促使人們反思,從而在不斷比較之中激揚清濁,丟掉糟粕,留住靈根。
3關于場館
葉友:給革命老區帶來藝術精神
采訪:王志剛
嘉賓:葉友(永新記憶博物館設計者)
亞洲藝術:永新記憶博物館成立的初衷?
葉友:作為濃縮永新歷史記憶一種痕跡的延續,鄉村孕育藝術,藝術滋潤鄉村。同時給革命老區鄉村振興事業帶來藝術的精神。
亞洲藝術:永新作為傳統書畫之鄉,這次展覽為什么會選擇以當代藝術展作為永新記憶博物館首展?
葉友:我們一直在想藝術界線的明晰,能否創造機會可以讓我們當代人能在更寬闊的空間平臺上探討,如何將傳統藝術與當代藝術做更多的交流和對話,這種穿越時空的樂趣吸引著我深入鄉村藝術發展以及延續。
亞洲藝術:永新記憶博物館的展覽定位和方向?
葉友:永新記憶博物館處于667文化藝術館內,它是一座廢棄的磚窯廠改造的,我們將這個位于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一帶的磚窯看作歷史的小縮影,作為藝術的集合體。66.7米高的煙囪代表著當代藝術吹響起來的集結號,將記憶博物館、當代美術館、民宿、露天劇院、桃花谷等村域旅游和農業產業的結合??傊?,我很期待這次屬于永新鄉村的嶄新之旅。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