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公布 廣東青塘遺址等六大項目入選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9-01-10]
北京1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1月10日在北京揭曉公布,廣東英德市青塘遺址、湖北沙洋縣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陜西延安市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陜西澄城縣劉家洼東周遺址、四川渠縣城壩遺址、河北張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等六大項目入選。
青塘遺址位于廣東省北部清遠市英德市青塘鎮,該遺址于1959年被發現,是華南新舊石器時代過渡階段典型洞穴遺址。2016-2018年,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英德市博物館等單位對青塘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在青塘遺址發現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連續的地層堆積,清理出墓葬、火塘等多處重要遺跡,出土古人類化石、石器、陶器、蚌器、骨角器、動物骨骼化石及植物遺存等各類標本1萬余件。青塘遺址全面反映出晚更新世晚期以來現代人行為復雜化發展的新階段及社會復雜程度,系統再現了中國南方從狩獵采集社會向早期農業社會過渡的歷史進程。青塘遺址的新發現是華南史前考古的新突破,具有重大學術意義。
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在1983年文物普查中被發現,2012年至201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荊門市博物館、沙洋縣文物管理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遺址進行多次發掘和系統鉆探,發現屈家嶺文化時期墓葬235座,目前已對其中的112座墓葬進行清理,發現城垣、人工水系、大型建筑、祭祀遺存等重要遺跡,城垣、居址、墓地三位一體的系統發掘,則為長江中游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城河城址的考古發現,也為考古觀察距今5000年前后屈家嶺文化因素的強勢北上和西進提供了新的基點,并將對推動深入認識該地區在整個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位于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雙田村蘆山峁自然村北。2016-2018年,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與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延安市文物研究所組成蘆山峁考古隊,在遺址內發現的大量精美玉禮器、中國最早的一批板瓦、筒瓦,加之規劃有序的高層級院落、宏大的夯土臺基工程,這些共同構成該遺址作為區域核心聚落的標志性要素,具備了早期文明的基本特征,對于研究史前中國區域社會復雜化、文明起源及“早期中國”的形成等課題具有重要價值。蘆山峁遺址核心區的多座人工臺基及其上的規整院落,似可被視為中國較早的宮殿或宗廟建筑早期形態之一。
劉家洼東周遺址位于陜西澄城縣王莊鎮劉家洼村西北,2016年底發現有墓葬被盜,經申報批準,對遺址進行勘探和搶救性發掘,取得了重要收獲:在遺址區內可采集到豐富的周代文化遺物;勘探發現墓葬共4處150余座。通過對出土遺物的形制、紋飾等分析,推斷遺址的時代屬春秋早期。劉家洼“中”字形大墓的樂器組合,是目前所知反映春秋早期最高級別樂懸制度的墓葬,為周代禮樂制度及我國古代樂器發展史和音樂考古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M2墓地所出的三欄木床,四角有青銅角飾,將中國使用床榻的歷史提前到春秋早期。遺址出土的眾多金器、鐵器,是認識中國古代黃金及冶鐵業發展的重要資料。
城壩遺址位于四川省達州市渠縣土溪鎮,是川東地區目前尚存的歷史最早、歷時最長、規模最大的古城遺址。2014-2018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渠縣歷史博物館,對該遺址進行連續5年系統性的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工作,出土大量戰國晚期至魏晉時期遺物,基本厘清了城壩遺址各個區域的功能分區,并初步構建了遺址自戰國晚期至魏晉時期年代序列。城壩遺址目前已出土1000余件戰國晚期至六朝時期重要遺物,這些發現對于遺址內涵、分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也為當地漢晉時期歷史、經濟、社會、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寶貴資料,并為進一步探討秦漢帝國對西南地區的經營及其地方行政制度建設提供了重要材料。
太子城金代城址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四臺嘴鄉太子城奧運村內,東南距北京市區140公里,自2017年5月起,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聯合張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崇禮區文廣新局對太子城遺址進行了連續的考古發掘工作,取得重要收獲。經勘探與發掘,確認太子城遺址為一座平面呈長方形的城址,總面積約14萬平方米。太子城遺址時代確定為金代中后期(1161-1234年),出土遺物以各類泥質灰陶磚瓦、鴟吻、迦陵頻伽、鳳鳥、脊獸等建筑構件為主,另有部分綠釉建筑構件、銅鐵構件、瓷器、鎏金龍形飾等。太子城遺址是第一處經考古發掘的金代行宮遺址,是近年來發掘面積最大的金代高等級城址,城址布局方式對金代捺缽制度、行宮的選址與營造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為金代官式建筑研究提供重要實物資料,出土瓷器組合,對金代宮廷用瓷制度、供御體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公布上述2018年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的同時,在當天舉行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還宣布,西藏申扎縣尼阿底舊石器時代遺址、山西襄汾縣陶寺北兩周墓地、甘肅寧縣石家東周墓地、新疆奇臺縣石城子遺址、江蘇張家港市黃泗浦遺址、醫巫閭山遼代帝陵等6個項目,入圍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此外,作為中國考古“走出去”的標志性成果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洪都拉斯人類學與歷史局聯合開展的“洪都拉斯瑪雅文明科潘遺址8N-11號貴族居址”考古項目,獲選為中國2018年國外考古新發現。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