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對比國外藝術品基金 我們差在哪兒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8-09-27



      盡管藝術品市場時常會冒出造假、設局的新聞,但以往與“跑路”事件少有“結緣”,直至七月底曝出上海璽鑒金融老板孫星辰攜夫失聯,立即引爆藝術圈。

      此事件一觸即發連鎖反應,不僅讓該公司老板的各種信息成為業界的談資,更讓藝術+金融,尤其是與藝術品緊密相連的基金、P2P網貸等成為關注對象;恰巧P2P網貸又在近期集中暴雷,讓藝術圈更添惶恐。

      上海璽鑒并非偶發個案。抽絲剝繭之后,大家會覺得“藝術+金融”的跨界合作,尤其是藝術品與基金的聯營,目前雖不盡如人意,但也在蓄勢待發。

      對比國外藝術品基金, 我們差在哪兒?

      即便是現在國內藝術品基金的風光已大不如2011年,基金數量之多,世界其他國家無出其右。國外藝術品基金現如今的日子雖也不好過,但其積累一個多世紀的經驗和教訓,仍然值得國內同行和投資者借鑒。

      百年來鮮見成功案例

      雖然藝術品金融化的風潮直至20世紀80年代末才興起,但其發端在西方已有百余年的歷史。

      1904年,法國金融家Andre Level找到12位投資人,讓每人出價212法郎購買一批畫作,其中包括畢加索、塞尚、馬蒂斯等現代藝術大師的早期作品;在持有基金期間,這些買畫人將畫作當做家里的裝飾。由此,巴黎的熊皮基金設立,并成為全球最早的藝術品專業基金。

      10年后,法國藝術市場上演飆升神話,于是熊皮基金將這批畫作送往法國拍賣公司德芙歐上拍。最終,這批藝術品的總額較原買價上漲了近5倍,甚至有的作品上漲幅度達10倍。然而,熊皮基金在1914年之后便退出了歷史舞臺,之后很長時間,鮮有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品基金在市場上出現。

      直到1974年在英國,由于自1973年底英國受經濟危機的影響,通貨膨脹率持續數年居高不下,為有效避免由通貨膨脹引發的資產流失,負責保管英國鐵路員工退休金的英國鐵路養老基金會,開始了它舉世矚目的藝術品投資計劃。

      英國鐵路養老基金會當時的負責人克里斯托弗·勒溫決定,從基金中拿出4000萬英鎊(相當于如今的2億英鎊)來投資藝術品。他一共購買了2425件藝術品,其中不僅包括歐洲古代的印刷品、印象主義繪畫,還有歐洲經典大師繪畫、中國瓷器等。

      從1987年至1999年,上述藝術品陸續在蘇富比(微博)成交,全部脫手。由于基金是在市場最高點時將這批藝術品脫手,所以共計獲得了約13.1%的平均年收益率,遠遠高于同期的債券投資回報率。

      然而,至今為全球業界津津樂道的英國鐵路工人養老基金投資藝術品的成功經驗,后世的真正效仿者并不多見。

      失敗教訓并未影響后繼者

      世界第一支在金融界建立的藝術品投資基金是于1989年由大通銀行的分支機構負責管理的大通藝術基金。當年的大通基金獲得了30億美元的擔保,并通過巴黎銀行藝術品投資顧問機構主辦了巴黎銀行基金投資藝術品。從1989年至1991年,巴黎國家銀行投資2200萬美元,以購買16幅法國及意大利的繪畫及素描作品。7年之后,該銀行出售這批藝術品。然而,最終的成交總額比原買價少了800萬美元。

      此外,紐約大通銀行發行過一支價值3億美元的藝術品基金,摩根·格倫弗爾發售過一支2500萬美元的藝術品投資基金,日本絲滿按揭公司曾投資5.2億美元購買了7300件包括雷諾阿等西方現代主義及印象派的繪畫作品。盡管3家公司不約而同地表示,其運作模式需要20年至25年的有效持有期,才能獲利,但它們最終的結局均以嚴重虧損告終。

      然而,上述藝術品基金的挫敗經歷并沒有讓金融界的精英們對“藝術+基金”的模式徹底失望。因為他們仍沒忘記英鐵養老基金的成功,而不斷發展的藝術品市場已成為全球富裕階層和金融界高度關注的第三大投資領域,作為資產配置的藝術品投資仍表現出較高收益,又在不斷地刺激著他們的敏感神經,所以不管是銀行機構還是個體經營都在努力通過各種方式攫取藝術品的投資價值。

      正因如此,到20世紀90年代末,花旗銀行、瑞士銀行、摩根大通以及德意志銀行都成立了專門負責藝術品投資的部門,為高凈值客戶提供藝術品投資的顧問服務。

      創建藝術品基金熱潮持續

      時至2000年,據統計,全球超過50家主流銀行提出了建立藝術投資基金的意向或者增設為客戶提供藝術品投資服務的項目,大家不約而同地建議主要投資印象派及現代主義大師和古典主義大師的作品。隨之,是各種小眾型藝術品基金也相繼成立。而此股創建藝術品基金的熱潮持續至2007年攀達頂峰后隨即被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撲滅。

      2004年,由藝術商達尼埃拉·盧森堡發起成立的藝術基金,通過復制熊皮基金的模式做得風生水起。其在紐約和倫敦同時建立辦事機構,通過自身良好的社會關系和聲譽,從少數富裕投資者手中募集資金。

      2007年,克里斯·卡爾森藝術投資咨詢公司在英國的格恩西注冊成立了“藝術貿易基金”,被譽為全球首家規范的美術品對沖基金,將在3月至12月期限內向投資者提供回報。當年7月,金融家穆罕默德·達爾曼在倫敦成立了攝影作品投資對沖基金,由畫廊經理塞爾達·奇塔管理,專門收藏布勞紹伊、羅德琴科和伊夫·阿諾德等當代攝影大師的作品;11月,法國興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盧森堡發起成立了總額2500萬美元的藝術品投資基金,聲稱這將是“第一支回歸銀行的基金”。

      因中國藝術品市場表現出的強勁勢頭,不少藝術品基金紛紛到中國搶占市場。如在北京、深圳等地成立分公司后,自2003年以來已經發行6支全球性藝術基金的摩帝富于2010年開始在中國布局;2011年3月,其與國內數家銀行合作發行以人民幣為主要交易貨幣的中國藝術基金,投資中國近現代書畫和當代藝術。

      另外,一些由在藝術品營銷方面經驗豐富的經理發起、通過建立職業的專家隊伍負責管理的藝術品投資基金也在21世紀初誕生。如瓷器基金由蘇富比拍賣的前任主管朱利安·湯普森領導,專攻東方藝術品,特別是中國瓷器。成立于倫敦的競爭者美術基金由佳士得前任財務經理菲利普·霍夫曼創建,主要針對機構投資者招募資金,計劃募集35億美元投資于“藍籌藝術品”。

      其實在2005年至2007年,由佳士得與蘇富比前任負責人以及華爾街的財富管理人士的操盤下,有十幾支藝術品投資基金將藝術品證券化。他們將多件藝術品組合成為一個投資標的,讓投資者購買股份,這種方式類似于國內曾流行的藝術品產權交易所模式。據了解,這幾支基金都以高凈值人士、退休基金及民營銀行為目標客戶群體,最低投資門檻為25萬美元。其中,有幾支藝術品基金僅僅炒作比較看好的年輕藝術家,并且購買足夠的作品,形成壟斷,以控制二級市場。有的基金將目標瞄準那些正在處理債務、離婚或者辦喪事的藝術品收藏家,只要有意出手,他們迅速奉上現金,爭取這部分藝術品能有效降低他們的運營成本,而且在賣出時也有很大的保障。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盡管讓各類藝術品基金損失慘重,甚至銷聲匿跡,但危機之后還有很多新的藝術品投資基金成立;其中,最為主要的有倫敦美術基金、倫敦藝術收藏基金、華盛頓埃文基金等。

      之后10年,歐美市場中的藝術品基金一直保持較為平穩的發展態勢。據德勤和ArtTactic每年發布的“藝術&金融行業報告”顯示,歐洲、美國兩大市場中的藝術品投資基金數量大多數是在每年20多支,甚至有幾年是在15支至20支間徘徊。

      運作模式成熟,且各有特色

      目前,國外藝術品投資基金的運作模式在馬健看來,主要有藝術品組合投資、藝術家信托投資和藝術品對沖投資三種模式。

      在組合投資的模式中,以英國美術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霍夫曼管理的美術基金I為典型。其將投資范圍鎖定在古典藝術、現代藝術、當代藝術和印象派藝術四大領域,其投資比重分別為30%-35%、15%-20%、35%-50%和15%-20%。據調查,自美術基金成立以來,美術基金的年平均投資收益率高達58%。在經過最初3年的鎖定期后,投資者就可以在市場上自由買賣基金份額;而隨后的3年至7年時間里,美術基金將向投資者提供每年10%—15%不等的年復合投資收益。

      而最具特色的組合投資當數美國菲門烏德藝術品投資基金。在該基金旗下擁有兩大基金,各以1億美元為募集目標。其中之一以每兩年為一個投資周期,接受投資者的委托從事藝術品投資;另外一支則以50%的資金購買藝術品,剩余50%的資金則用于提升所投資藝術品的知名度,從而直接或間接地抬高這些藝術品的價位。

      除上述直接針對藝術品的基金外,還有一類直接針對藝術家的藝術品投資基金,以美國的藝術家共同信托和藝術經紀人基金為典型,它們均屬于藝術家信托投資模式。其中,被業界譽為最有創意的是藝術家共同信托——世界上第一家專門針對新生代藝術家和著名藝術家,以“以物代幣”為特征的中長期信托投資計劃,參考了社會保險的運作模式,將藝術與金融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

      另為業界關注的便是由英國美術投資咨詢公司推出的世界上第一支藝術品對沖基金——藝術交易基金。其最大特色是它采用對沖的方式來規避藝術品投資風險,即基金從證券市場上選擇那些與藝術品市場關系密切的公司股票,例如蘇富比公司或者歷峰集團之類的奢侈品公司,并買下其股市的看跌期權。如果藝術品市場下滑,相應股票便會下跌,基金則可將持有的股票以期權限定的價格賣出,從而使藝術品跌價的風險得到對沖。對此,馬健認為,雖然金融街普遍認為上述做法還算不上真正的對沖基金,但思路讓業界耳目一新。

      國內缺乏完整運營體系

      博雅藝術投資基金管理人的李樂對比國內外藝術品基金的運營狀況后發現,在基金周期的設立、藝術作品的篩選以及產業鏈條的銜接上,均存在本質性差別。

      “國外的藝術品投資基金的周期相對較長,最短是10年時間,充分利用時間換取空間。國內從2006年開始出現的藝術品基金大多是兩年周期的,從募集到退出兩年是嚴重違背藝術市場發展規律的?!崩顦氛J為,“這會導致兩個結果:其一是制造投機型藝術作品,使得市場中經常出現身價暴起暴落的藝術家,這些都是資本在制造大的利好,用一種完全不合‘行規’的理念來短期獲利,但當時藝術品基金的勢頭太強了,所以有很多‘接盤俠’;其二就是在退出時,大的機構進行剛性兌付以保聲譽,而小的基金用作品抵充投資款甚至于跑路?!?br/>
      針對藝術作品的篩選,李樂總結道:“國外的藝術基金大致分為:風險投資針對潛力藝術家、PE投資針對藍籌藝術家以及用于財富傳承型的美術史藝術家。在各個階段的資產選擇上有清晰的標準和測量的維度;相對于國外成熟的藝術基金,國內在標的選擇上非常缺乏,更多地參照頭銜、拍賣記錄、人情等非藝術要素進行測評。這樣也會直接導致基金無法獲利。而在產業鏈條上,國內的畫廊、美術館、學術批評、拍賣、資本基本是單點運作,沒有形成完整的市場運營銜接。而國外從早期資本到畫廊的一級市場推動,配合期間的學術支撐,再到美術館、博物館的背書和二級市場的價格確認,最終到全球化的產品退出,都有清晰的軌跡。這也導致國內的藝術品基金難以把控未來,造成極大的不確定性?!?br/>
      劉雙舟還發現其他差別?!笆紫?,我國的藝術品基金完全是藝術金融化的產物,將藝術品作為一種投資的金融產品,其主要功能是獲取經濟利益;而歐美國家的藝術品基金雖然也有投資目的,但并不是完全將藝術品看純粹的金融產品,而是財富管理的一項內容,藝術資本與其他金融產品的關聯度不大,其主要目的在于對資產進行合理配置?!?br/>
      值得指出的是,歐美藝術品投資基金多是由懂行的專家顧問團來運作,而我國的藝術品基金大多是由金融機構或金融人士來負責,這樣會增大藝術品投資基金的風險。劉雙舟分析道:“因為藝術品投資基金對參與主體的要求比股票基金、證券基金要高得多,理想的藝術品投資基金經理,不僅需要豐富的金融投資經驗,也要對藝術品及其市場的態勢有深刻理解與前瞻性判斷;同時還需要與金融界、藝術界、收藏界有廣泛的接觸,能尋求銀行、保險公司等的支持。另外,我國的藝術品基金實踐遠遠走在了藝術金融理論的前面;與歐美相比,缺乏成熟的藝術金融理論的指導,屬于‘摸著石頭過河’?!?br/>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