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人工智能繪畫作品進入市場 藝術家是否會失業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8-09-13



      今年10月,佳士得將會拍賣一幅由人工智能創作的肖像畫,這是AI藝術品第一次參加拍賣會,估價為7000美元至1萬美元之間。

      這是3名25歲的法國青年在網絡中輸入了橫跨14-20世紀超過15000幅人像,然后機器根據訓練指令創造出若干新作品,直到它成功騙過一個專門判斷作品是由人還是機器創作的測試,這個作品便是其中的一幅。

      除此之外,9月15日一家位于新德里的畫廊將展示七位藝術家與計算機合作完成的藝術作品,這將是第一場將人工智能藝術這一年輕的藝術形式看作嚴肅藝術的展覽。

      更早之前,2016年谷歌就進行了AI與藝術創作的嘗試,科研人員向人工智能系統輸入大量圖像數據,再挖空一些圖像的畫面讓系統填補空缺,系統補充出來的畫面都非常有視覺沖擊,比如摩天大樓和碩大眼球結合體、彩色羚羊等。當時還有人以8000美元的價格拍得了以這種方法創作的6幅尺寸最大的作品。

      伴隨著人工智能創作的繪畫作品開始進入市場,藝術家是否能保住自己的飯碗?

      中山大學人機互聯實驗室主任、哲學系教授、博導翟振明在曾經一次采訪中談到,他認為人工智能不能完成創造性的藝術活動,必須要有人的參與。而真正的藝術品里創造性是不能缺少的,缺少了創造性的作品可能就淪為商品了。

      創造性包含自由意志,翟振明認為在人工智能創作作品的工程中也會有自由意志提現:第一,創作作品的過程中,有人工智能輔助,不一定只出來一個結果,可以有很多的可能性呈現出來。讓藝術家在里面挑一個,覺得可以了,那就是他的,基本上是屬于藝術家的作品,藝術家是唯一挑過的,要做決策的。第二,更主動地,讓藝術家直接介入到人工智能的神經網絡的塑造過程中。例如,藝術家看了通過人工智能輔助制作的作品,覺得挺好的,可還是有點不太對的地方,把這些地方分析出來。將來試一試把人工智能的激活函數、權重調整,重調一遍試試看。很多數據要給機器學習,學習前要分類標識,不同的標識,機器學習到的結果就不一樣,那時候藝術家就可以介入,留下自由意志干預的痕跡了。所以這樣看來當人們參與到人工智能創作的過程中來時,出來的作品還是可以被稱之為藝術品。

      也許當人工智能發展到擁有真正的自主意識,就像威爾·史密斯主演的《我·機器人》里那樣,不過那時我們面臨的迫切問題應該不是他們能否創造出真正的藝術品,藝術家是否會失業了。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