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羅斯戰地畫家“眼中的戰爭”專題展在華首次展出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8-09-04]
北京9月3日電 (記者 杜燕)戰爭中滿目瘡痍的大自然、抗日戰爭勝利后的牡丹江街景……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白俄羅斯“前線軍人、畫家謝爾蓋·卡特科夫眼中的戰爭”專題展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幕,上百幅畫作和歷史照片還原了戰爭場面并展示了白俄羅斯和中國兩國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戰斗中并肩作戰的歷史。
1941年6月22日,德國向蘇聯發動了閃電戰,蘇德戰爭(蘇聯方面稱為衛國戰爭)爆發。時年30歲的謝爾蓋·卡特科夫入伍參軍,奔赴前線。他的戰斗歷程從莫斯科到柯尼斯堡再到中國東北,期間在戰爭間歇創作了大量反映軍旅生活和見聞的畫作。
本次展覽分為“衛國戰爭之路”“跨越滿洲里”“和平時期”,展出了110多幅畫作,涵蓋鉛筆畫、水彩畫、墨筆畫和布油畫等。
記者在現場看到,《進攻前》《倒下的大樹》《一片焦土》《滿目瘡痍的大自然》《戰時間歇》等鉛筆畫描繪了衛國戰爭中的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其中,謝爾蓋·卡特科夫在回憶錄里談到創作《滿目瘡痍的大自然》時表示,“在看到被毀掉的大自然、被戰爭蹂躪的風景時我們的心底無比痛苦,熱淚盈眶……”
在中國,謝爾蓋·卡特科夫因參加擊潰日本關東軍的戰斗,被授予“抗日勝利勛章”。記者看到,《中國老城區》《中國女人的畫像》《吉林街頭》《防空洞》《松花江》……他在1945年創作的作品中,將更多的筆墨用于描繪滿洲里的自然風光、牡丹江等地在抗日戰爭勝利后的街道和城區以及當地民眾的生活場景。
此外,《別列津諾的夏天》等作者在衛國戰爭結束后回到明斯克創作的作品,繪畫圖案明亮、顏色絢麗。
白俄羅斯國立偉大衛國戰爭歷史博物館是白俄羅斯規模最大、藏品最多的二戰類博物館。該館副館長帕圖席克·斯維婭特拉娜表示,此次展出的這些畫作是謝爾蓋·卡特科夫的女兒斯韋特蘭娜捐贈給博物館的,其中30幅以上專門描繪了其在中國的情況。
她稱,這是該館中國境內舉辦的首個展覽,是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的紀念。希望通過此次展覽使更多人了解白俄羅斯人民和中國人民曾在世界反法西斯戰斗中并肩作戰的歷史,希望世界各國人民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共同開創人類美好的未來。
中國人民抗日紀念館館長李宗遠表示,展覽通過白俄羅斯前線軍人、畫家的筆觸,以另一種視角揭示戰爭的殘酷和人民對和平美好生活的企盼。此次展覽是繼今年7月25日“東方主戰場”——赴白俄羅斯專題展之后,兩館開展的又一次交流活動,顯示白俄羅斯和中國一道主張正確地詮釋歷史事件并捍衛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成果。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今年12月3日,免費對公眾開放。
今天,抗戰館還舉辦了“勝利歌聲——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3周年抗戰音樂展演活動”,北京陽光管樂藝術團和北京軍星愛樂合唱團演奏了十余受抗戰歌曲和愛國歌曲,旨在激勵人們在前進的道路上,不忘歷史的教訓和啟迪。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