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初,《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后,掀起了一股“國寶文物熱”。如今第二季播出,再次引發人們的關注。第二季秉承對文明包容、對文化新解的態度,重建基于物質遺存的中華文明史,向觀眾打開一扇了解中華文化的窗戶。
第二季延續了第一季多樣化敘事、微紀錄的表現形式,每期節目僅有5分鐘,短小精悍卻氣象萬千。從戰國到秦漢時期的25件國寶歷歷在目,5分鐘的文物之美,3000年前的歷史進程,如一幅斑斕的畫卷,在觀眾眼前徐徐展開。
在第二季中,我們看到了更廣闊的文物選取范圍,漆器、石刻、簡牘、織錦等文物類型加入了“會說話的國寶”行列??鬃右娎献赢嬒袷?、木雕雙頭鎮墓獸、五星出東方織錦、里耶秦簡這些新類別文物的出現,切實反映出戰國至秦漢時期生產力的發展變化。獨特的表現形式也是第二季的一大特點,制作層面各類新技術的應用,讓國寶“說”出了三維立體的語言,高清三位數字掃描、高清平面信息采集、多光影采錄技術、表面微痕提取技術等手段突破了傳統拍攝的視角束縛,將文物本體的信息以生動而精彩的方式呈現了出來。
節目以更加貼近大眾的年輕化表達,引發更多觀眾尤其是青少年觀眾關注文物的興趣,激發人們對于中華文明的探索欲望,同時也揭示出古今生活“超越想象”的彼此相通。如在《里耶秦簡》一集,以方寸尺牘,盡展當時的社會生活。正如畫外音所言,“一個時代濃縮于一縣,一縣濃縮于一片木簡”。以小見大,見微知著,這樣的手法在節目中運用得極為精妙:比如從擊鼓說唱陶俑找不到“女朋友”窺見背后的悲劇內核;從合符式銀帶溝作為信物的意義照見“長毋相忘”的深情;從商鞅方升的容量述說當時秦國的日常生活;從里耶秦簡的尺牘之間,看到那年那人那些事。
節目再次讓觀眾明白,文物并非高不可攀,它們同樣來自古人的尋常生活??梢哉f,第二季中的文物通過有考證的、個性化的敘述“活”了起來,生動展現了中華文明發展的點滴脈絡,以小見大地揭示了民族文化的氣質養成。節目展現了蘊藏在文物背后的深邃歷史和精彩故事,是一次古代文明與時代潮流的完美結合,也是文化自信的高度凝聚。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