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莫高窟:古遺產煥發“新時尚”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8-06-02]
“人工智能講解員”敦煌小冰、洞窟預警監測、洞窟二維碼、石窟小程序、莫高共享單車、特殊的wifi密碼“19440101”……已經1652歲“高齡”的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在一代又一代“莫高人”的陪伴下,顯得愈發“新潮”,智能無處不在。
什么是飛天?洞窟幾點開放?門票怎么買?常駐在敦煌研究院微信公眾號的“敦煌小冰”常常秒回信息,與游客互動。
這是由敦煌研究院與微軟亞洲研究院聯合開發,將人工智能機器人“陪聊”進行二次開發,變成敦煌研究院的“智能講解員”,提供24小時在線服務。
敦煌研究院網絡中心主任孫志軍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介紹說,“敦煌小冰”是在閑聊中傳播敦煌文化、歷史、旅游、學術研究等各類知識和話題。小冰還有自我學習功能,除了已錄入的十余萬對問答(包括《敦煌大辭典》內容)外,還能從網上搜索學習各類與敦煌學相關論文文章,準確回答每一次在線咨詢。
除了“小冰”這樣的智能機器人對話平臺,莫高窟還有“智能文?!北O測體系。比如,對外開放的65個洞窟內各安置了溫濕度探頭,會對窟內環境變化全天候監測。如果某一個洞窟標超標就會及時報警,提醒管理人員暫時關閉洞窟。
據悉,目前建立的莫高窟預警監測體系可實現遺產地氣象監測、洞窟微環境監測、游客承載量監測和安防監控系統的信息集成和共享。
這套監測體系,亦推動莫高窟的“智能接待”。比如,每日接待游客6000人,從數字展示中心到洞窟這條15公里的路上,經過模型推演計算,36輛車保障接送游客。
在莫高窟很多洞窟門口的墻上都貼著二維碼,拿出手機掃一下,該洞窟的詳細介紹一目了然。孫志軍說,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的很多洞窟都有了二維碼,這相當于洞窟的“身份證”。
其中,莫高窟已有118個石窟布置完成,計劃將492個洞窟全覆蓋?!坝慰蛠砻看巫疃嗫?2個洞窟,其它洞窟里面是什么,都好奇。但我們接待人數和游客參觀時間有限,無法看太多洞窟?,F在,游客在洞窟門口掃一掃就知道里面內容?!彼f,這是敦煌研究院的主動式信息服務
今年“五一”前夕,“甘肅石窟小程序”上線了,將莫高窟、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榆林窟、西千佛洞、北石窟全部手機版“數字化”上線,并為游客提供參觀須知,比如坐什么車、洞窟開放時間、門票、聯系電話等服務。
孫志軍說,甘肅石窟小程序扁平化的圖標突出了重點洞窟的“看點”,比如炳靈寺石窟165窟的圖標是“臥佛腳上穿著一雙涼鞋”。小程序還可瀏覽主要洞窟的VR全景。
孫志軍介紹,甘肅石窟小程序將服務到游客旅游的“前中后”全過程。旅游前做了解,旅游中做具體欣賞,旅游后寫游記、分享,都可以用到。
莫高窟“智能服務”還有wifi覆蓋的普及。60%至70%用來保障敦煌研究院的日常工作,而30%至40%為游客提供免費網絡通訊服務。
與眾不同的是,這項智能服務可根據游客多少可會動態分配。比如,根據規定,游客在洞窟的參觀停留時間是75分鐘,窟區的wifi為每個人提供時間是120分鐘,以優化配置莫高窟的網絡資源,同時提醒游客“不宜久留”,減少對洞窟文物的“壓力”。
在這里,進入窟區后,敦煌研究院的職工連接無線網都有一個初始密碼“19440101”,這是敦煌研究院的“生日”,即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跋M覀兠课宦毝寄軓倪@個‘生日密碼’開始了解這段歷史,了解一代代敦煌人傳承下來的‘莫高精神’”。孫志軍說。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