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寶蘊樓修繕工程等入選“全國優秀古跡遺址保護項目”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8-04-18]
北京4月18日電 (記者 應妮)今年4月18日是第36個國際古跡遺址日。由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全國優秀古跡遺址保護項目”頒獎同日在京舉行,北京故宮寶蘊樓修繕工程、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廟古建筑保護修繕工程等6個項目獲此殊榮。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理事長宋新潮宣布了獲獎項目:北京故宮寶蘊樓修繕工程、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廟古建筑保護修繕工程、山西省平順縣王曲村天臺庵修繕保護工程、吉林偽滿皇宮緝熙樓同德殿保護修繕工程、湖北武漢大學早期建筑——理學院文物保護修繕工程、青海塔爾寺古建筑群修繕保護項目等6個項目獲得“全國優秀古跡遺址保護項目”稱號。
他表示,全國優秀古跡遺址保護項目評選活動是近年來國家文物局重點支持的一項工作,也是目前文物系統內唯一一個對文物維修保護工作進行系統評價的獎項,具有很強的引導性和示范性。舉辦這個評選活動的初心和目的,一是促進參評單位樹立研究意識,強化質量管理,繼承優秀傳統,弘揚工匠精神;二是樹立先進典型,推廣優秀經驗,發揮示范作用,帶動全行業研究水平、管理水平、質量水平普遍提高;三是展示文物保護成果,傳播文物保護知識,宣傳文物保護理念,提高全社會對文物事業的關注、參與、監督。
與往屆評選相比,本屆活動完善了評選章程,更加強調評選對象的專一性、專業成果的可比性,一屆評選只針對一個文物保護類別。本屆評選對象是不同級別的文物建筑類;更加注重以研究為核心的質量導向,堅持入圍終評項目的現場復核全覆蓋;更加強調評選過程面向公眾的宣傳推介,開展了參評項目網上展示宣傳,吸引了近50萬公眾的網上評議和關注。
今年是首次舉辦全國優秀古跡遺址保護項目評選的頒獎活動。頒獎會上,主辦方為獲獎項目單位頒發了獎牌和證書,6位項目代表介紹了項目成果和經驗,專家進行了現場點評。
在國際古跡遺址日學術研討會上,來自故宮博物院、清華大學、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的專家分享了故宮養心殿、佛光寺前期勘察、長城維修等文物保護研究性項目案例的研究成果。
198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2屆大會決定每年的4月18日為“國際古跡遺址日”。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每年確定一個活動主題,并在世界范圍內號召會員國開展相關活動,向公眾宣傳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擴大社會影響。今年的主題是“遺產事業繼往開來”(HeritageforGenerations),旨在推動遺產保護的代際傳承,激勵更多年輕人參與到遺產事業當中,實現保護理念、精神、經驗的代際共享。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