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彩陶保護與研究學術研討會青海開幕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7-08-29]
西寧8月28日電 (記者 羅云鵬)28日,全國彩陶保護與研究學術研討會在青海西寧開幕。
青海是多民族融合、多元文化并存、原生態文化、民族民間文化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較集中的富礦區。境內喇家遺址、柳灣遺址、柳灣彩陶、熱水墓群等珍貴文化遺存使青海在文物考古界享有一席之地。
青海省文物管理局局長牛軍介紹,在青海境內產生的彩陶文化,從仰韶文化到中華彩陶文化巔峰時期的馬家窯文化以及之后的宗日文化、齊家文化、辛店文化、卡約文化,從距今6800年至2600年整整延續了4000余年。
據了解,柳灣遺址是中國黃河上游最大的一處氏族社會公共墓葬群,距今4600年至3600年。
“柳灣遺址中所出土的精美彩陶及器形和紋飾的演變規律性強,在中外考古界有很深的影響”。牛軍說,“柳灣遺址為研究中國古代社會進程提供了一些反映新石器時代私有制的產生、階級起源、貧富分化等現象的實物佐證?!?br/> 此次全國彩陶保護與研究學術研討會由中國博協史前遺址博物館專業委員會、中國博協考古與遺址博物館專業委員會、青海省文化和新聞出版廳、青海省文物管理局聯合主辦。
牛軍表示,全國彩陶保護與研究學術研討會的舉辦旨在加強地區間的文化成果分享和經驗交流,實現文化遺產資源共享,“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