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全國展訊

    逾200件周代青銅器亮相長沙 展示周王朝的禮樂文明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7-07-26
    長沙7月26日電(記者 鄧霞)“諸侯禮樂——隨州出土周代青銅器特展”25日晚在長沙博物館開幕,包括九鼎八簋、曾侯乙編鐘“姊妹鐘”、扉棱提梁卣等在內的逾200件精美青銅器集中展出,讓參觀者感受到三千年前湖北隨州發達的青銅文化和漢水流域高度發達的禮樂文明。
      隨州地處漢東地區,自古稱之“隨棗走廊”,在先秦時期是南北文化交融的重要通道。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這里先后出土了多批次、高規格的鄂國、曾國和其他諸侯國的青銅器,時代從西周早期一直延續到戰國時期。最著名的當屬擂鼓墩戰國早期曾侯乙墓,其出土的曾侯乙編鐘由65件青銅編鐘組成,鑄造精美,氣勢磅礴,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此后,這里又有擂鼓墩二號墓、羊子山墓地、葉家山墓地等被發現,出土了一大批成組、高規格的青銅器。
      此次特展由長沙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長沙市文物局主辦,長沙博物館與隨州華夏博物館承辦,匯集了隨州地區出土的兩周時期曾、鄂等國的典型青銅文物200余件,其中包括禮樂器、酒水器、兵器及車馬器等,一級文物有109件。
      展覽分為“封邦建國”“漢陽諸姬”“曾侯遺風”三個部分。步入展廳,最先躍入眼簾的便是一套完整的“九鼎八簋”青銅禮器。解說員介紹,鼎用來供奉牲肉,簋用來供奉食糧,是當時最重要的祭器。而鼎的數量彰顯主人身份地位的尊貴高低,周禮規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兩簋。
      雖然曾侯乙編鐘此次未能來長展出,但觀眾可看到距曾侯乙墓西側約百米處的擂鼓墩二號墓中出土的另一套36件編鐘。該套編鐘形制相同、大小各異,最大一件通高96.7厘米,最小一件通高30厘米。其音色、音律皆與曾侯乙編鐘相通,其中8件大鐘與曾侯乙編鐘的音律完全一致,被稱為曾侯乙編鐘的“姊妹鐘”。
      據悉,此次特展將持續到10月8日。期間,長沙博物館還將舉辦講座《諸侯的禮樂——周王朝分封背后的故事》和《考古探秘——撲朔迷離的曾隨之迷》,并邀請8-12歲的兒童一起體驗青銅小課堂。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