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7月20日電(上官云)20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關于進一步推動非國有博物館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新聞媒體座談會,就其中的相關問題進行解答。在提到部分非國有博物館存在的藏品真實性堪憂問題時,國家文物局表示,將通過建立信息公開和信用檔案制度、加強對征藏活動的指導、開展藏品建檔備案、根據需求提供文物鑒定服務等途徑予以解決。
日前,國家文物局出臺《關于進一步推動非國有博物館發展的意見》,提出非國有博物館要加快現代博物館的制度建設,要落實法人財產權,健全其退出機制,探索建立信息公開和信用檔案制度。
國家文物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底,全國經正式登記注冊的非國有博物館1297家,占全國博物館總數的26.6%。但記者了解到,在蓬勃發展的背后,非國有博物館也存在一些亂象,比如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資產管理不規范、藏品真實性和來源合法性堪憂等問題。
近年來,非國有博物館藏品真實性問題日益突出。據國家文物局介紹,2013年非國有博物館規范化建設評估中,“藏品真實可靠、有鑒定證明”一項的得分僅為54.9分(百分制),冀寶齋博物館事件、西豐縣鹿城博物館事件等都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造成了比較惡劣的影響。
針對藏品真實性和合法性問題,國家文物局表示,將通過建立信息公開和信用檔案制度、加強對征藏活動的指導、開展藏品建檔備案、根據需求提供文物鑒定服務等途徑予以解決。
“此外,針對服務效能不佳的問題,在提升非國有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方面,重點把握以下三個層面,即非國有博物館自身要堅持正確導向、文物主管部門要加大幫扶力度、充分發揮博物館行業組織的作用?!眹椅奈锞直硎?。
另外,針對非國有博物館內部管理不規范的問題,如未依法登記備案,國家文物局要求省級文物主管部門細化非國有博物館備案辦法與設立指導標準,為社會力量籌建非國有博物館提供指引;針對資產管理不規范、制度不健全的問題,從落實法人財產權和健全退出機制兩個方面加以引導,通過藏品登記確權,實現個人收藏向博物館法人財產的轉變。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