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筆生花”當代文人書畫作品群展啟幕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7-06-27]
北京6月26日電 (記者 高凱)6月25日,收錄了北島、馮唐、張大春等十幾位當代著名作家、詩人書畫作品的國內首個最具規模的當代文人書畫作品群展“夢筆生花——當代語境中的文人藝術”在今日美術館3號館呈現。
該展覽名“夢筆生花”由著名作家莫言題寫。著名作家閻連科、李敬澤、歐陽江河以“夢”為意象為展覽題詞。臺灣作家張大春行書自作《登樓歌》15米長卷在該展覽中首次在內地展出。導演、作家徐皓峰油畫作品、詩人西川水墨畫作、作家馮唐書法作品均在此次迎來首次公開展出。
該展覽由夢邊文化主辦,北京匡時協辦。展覽試圖以當代文人書法和繪畫為切入點,討論文人回歸藝術活動的現象與當代語境中的文人藝術以及其可能。
夢邊文化在展覽開幕當日推出“夢邊談藝”展覽同題沙龍,邀請藝術家、策展人邱志杰,作家李敬澤、張大春、馮唐、詩人歐陽江河共述當代語境中的文人藝術。
臺灣著名作家張大春就此回憶起自己的一位親人,“我的姑夫,他叫歐陽中石(內地著名文化學者),1988年,第一次踏上神州大陸土地直奔北京,來到東四,見到姑夫,其實展開了我人生里另外一個階段。我才發現,(歐陽中石)老人家他唱戲,是邏輯學的專家,是首都師范大學的教授,另外一方面,我的直覺是原來我的姑父是個書法家,其實不是,為什么不是?今天我們講文人藝術,他是做學問的人,他是一個學者,他還是一個票友,對我而言驚訝不是因為他是不是有名,而是他到底是什么人?簡單說他是一個文人。這一點對我來講,開啟了另外一扇門。在此前30年生命之中,未曾體察過的想法,原來古代的文人不管是不是把自己當成書法家,至少寫字這件事,做文章這件事以及表彰自己對于公眾社會、世界意見的這件事,還有美學評介這件事統統是結合在一起的?!?br/> 被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成長的寫作者視為“當代文學教父”的著名作家李敬澤表示,“對于中國人來說,對于中國的文人來說,有些事情真的就如同是在里的基因里就已經寫好的。寫字也好,京戲也好,諸如此類?!?br/> 李敬澤認為,“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就是中國文化和中國藝術,相對西方文化和西方藝術可能是最根本的差異。根本的差異確實涉及到我們的老祖宗,我們從春秋從根上開始的老祖宗,他們對于“文”這件事的理解。當我們說起文人的時候,從根本上就已經包含著所有這一切。對于中國人來說,一個寫詩的人、寫文章的人,一個有文化的人,同時也是一個寫毛筆字人,一個畫畫的人,這個是完全渾然一體的一件事。在這個時代里,已經不那么渾然了。但是,這個基因還在,我們時不時會發作一下,我覺得發作了很好,對于我們的中國藝術的偉大傳統或者根本傳統的回應本身是既有意思也有意義的。它也許真的能夠使我們的文學也好、藝術也好,能夠在這樣的一個整體性中重新獲得一種活力,重新看到它的更豐富的那些可能性的空間,然后把它打開?!?br/> 對于李敬澤提到的文化基因,張大春說,“在我一接到展覽邀請的第一時間,我看到了展覽方給我的作品,那個示范的作品,我看到了敬澤老師、歐陽江河先生的作品,我也覺得充滿了個性,個性在傳統書畫的世界里面,而且一個漫長的歷史畫幅來看,很多時候,很多所謂的大家、大師,展現的恰恰就是在那個非常古老的傳統里面的個性。個性是不能被取代的??墒?,在展現這個個性之前,我們恐怕也應該看到常常沒有被示為結果的東西。今天的很多參展作者,我覺得雖然都不認識,或者都是第一次見面,但是我感覺每個人身上所有的召喚是一致的。召喚可能會到最后變成了畫面,變成了水墨,變成了字?!?br/> 具體到當日的新文人書畫,李敬澤認為,“真正有意義的是這樣的一個說法一個概念,在此時此刻提出來,就是讓我們重新從中國文化的根底上去認識書法和繪畫。我覺得書法和繪畫在中國文化的脈絡里,在傳統中,絕不是一個單純的造型藝術。應該是從一個人的修養到整個人的整個狀態,包括生活方式,包括自我的認同感等等,這一大套是密切相關的,是從這個土壤里生長出來的?!?br/> 知名作家馮唐說,“這個意義簡單說在于把文人作為一個整體,能讓文人變得更完整。過去講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一個人跟他寫的文章、寫的字本身有一些內在的聯系,這個人的經歷、見識、知識結構和文章的修煉和他寫字的表現,可能不會一一對應,但他一定會有一些相關的關系,而且會有一些相互的影響。中國特別是這30、40年來,是美學教育嚴重缺乏的幾十年。我想先從自己改變開始,讀讀帖、寫寫字,有可能激發一下敬澤老師說的心中藏著的這點光明和黑暗?!?br/> 李敬澤總結說,“現代以來,書法也好、中國畫也好,因為我們進入了現代建制,高度分工的建制中,我們把原來長在原來的環境、土壤里的這棵樹拔出來放到現在的建制里面,實際上這是有極大的問題的。所以我想講新文人書畫,更大的意義是給我們一個眼光去重新在我們的古典的傳統的那樣的一種活的生命狀態里去理解什么是書,什么是畫,什么是應該的書,什么是應該的畫。這不僅對于我們現在理解的所謂的寫字的文人是重要的,對于理解當代的書法藝術、繪畫藝術也是重要的?!?br/>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