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不懂藝術品三大特殊規律 金融“老司機”全軍覆沒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7-05-23
    “趙子龍,著名藝術評論人、策展人、現任藝術家公盤副總經理。投資知識共享平臺[取金]的專欄作者”

      這是齊白石的一件繪畫作品:


      這件作品包含如下幾方面價值:

      政治價值:

      齊白石因主張農民樸實的趣味,曾說“白菜為菜之王”,被推崇農民路線的毛澤東所欣賞。

      社會價值:

      齊白石早先結交藝術大家,受到推薦,又加上其繪畫題材多帶有祝福意思,雅俗共賞,在文人和百姓中都有市場,曾在上海展覽一次就賣200多張畫。

      視覺價值:

      畫蝦線條流暢有工匠的精細,又發揮出水墨的文氣,生動有趣。

      基于以上三點,齊白石的作品隨著時間有了經濟價值和歷史價值。

      注意到了么,這里沒提“思想價值”,是不是有點顛覆感?

      實際上,從藝術史的邏輯看,齊白石的繪畫思想性也有。

      主要是改變了原來文人畫那種不接地氣的酸腐氣,讓生活中的平常事物比如白菜、蟈蟈進入水墨,讓藝術生活化,有一定的創新。

      但是,中國那個歷史階段的時代主題是重建經濟體系,融入世界規則。

      齊白石的作品中大多是文化趣味和傳統思想,看不出對大時代的預見和結論。

      接下來我們就說說藝術品為什么會升值,怎樣才能升值?

      從理論上說,只要是藝術品都會升值,從來沒有哪個民族的藝術品經歷了浩瀚歷史反而貶值。

      只不過,藝術品的升值有快有慢,在時間中呈現曲線上升的狀態。

      我們從事藝術品投資,需要一些方法篩選、人為促成升值空間更大、價值變現更快的藝術品,這就是本期的主要話題。

      特別提醒:咱們所說的藝術品的升值,不是藝術圈內說的升值。

      藝術圈內說的升值,潛臺詞升的只是“藝術價值”,其實這是圈內心知肚明的、表面正確的、尸骨累累的大坑。

      一切不談變現的升值都是耍流氓。各位稍加留意就會注意到,許多畫廊和藝術品經紀人推薦作品的時候,只夸大藝術品升值,絕口不提流通和變現。

      通俗點說,這樣的藝術品投資就是“肯定能增值,但什么時候能變現不知道,看運氣吧”。

      這樣的鍋,我們是不背的。

      從藝術品投資的角度說“升值”,需要同時符合藝術品特殊規律和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

      礙于篇幅問題,我們先介紹藝術品升值的幾個特殊規律,讓各位從道理層面建立新的觀念,以后的文章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藝術品是特殊的商品,有三個重要的點與其他資產截然不同。

      如果拿其他行業的成功經驗硬套,這是絕對不可行的。

      2011年以后,搞藝術品基金的那批人,幾乎全部都是金融行業的老司機。

      而實際情況是,這批老司機幾乎全軍覆沒,根本原因是就是,他們沒有尊重藝術品的特殊規律。

      那么具體來說,藝術品有哪三大特殊規律呢?

      第一、藝術品的根本價值是藝術家的價值,也就是說,物的價值有限,人的價值才是根本。

      藝術品是藝術家整體價值的載體,藝術品的價值永遠不可能大于藝術家。

      這句話聽起來像廢話?不,這可是前十年藝術品行業血的教訓。

      很多人都過分夸大了單件作品的價值,“代表作”就價值連城,其他的作品就一文不值。

      所以,早期很多藝術品基金的投資標的物是好多件來自不同藝術家的“代表作”。

      代表作嘛,都是高位入手,結果,有的藝術家突然換了風格,原先所謂的“代表作”行情大跌。

      有的爆出造假、假拍等負面消息,藝術家人都降價了,“代表作”還能持續走高?

      所以,藝術品投資,本質上是對藝術家的投資,要盯住“人”,不要盯著“物”。

      失敗案例當屬日本投資印象派繪畫。

      80年代和90年代初,日本經濟的復興,使之產生文化上融入歐洲社會的訴求,因此,他們選中了與日本浮世繪有著關聯的印象派。

      凡·高的《向日葵》由東京安田火災與海事保險公司以2475萬英鎊購入。

      60年代以來,聞名日本的印象畫派收藏家、最大的經紀人大佐福吉,在1989年訪問紐約的10天中,花費2000萬美元購買了一批名畫。

      據日本海關統計,1987年1月到8月間,日本從海外購入的繪畫約是87萬幅,合計734億日元。

      其中有:印象畫派雷諾阿的《拿扇子的女人》(約合3億日元),塞尚的《桌布上的蘋果》以及莫奈等人的作品。

      到1989年11月的統計,在蘇富比(微博)和克里斯蒂的拍賣會中,美國人的購買量降到25%,而日本人的購買量達到了39.8%,成為最大的買家。

      結果,日本經濟泡沫破裂之后,這些零散的“名作”被評估到購買價的20%左右。

      日本雖然花錢多,但是,由于只是片段性購買零散的高價作品,真正投資印象派藝術家的絕不是日本,而是這些藝術家的祖國——法國。

      后來日本學乖了,瞄準了自己本土的藝術家。于是,出現了草間彌生、奈良美智、村上隆、森山大道等藝術大師。

      第二、運營就升值,不運營就不升值,甚至有可能階段性貶值。

      藝術品的升值有兩個原因:一是隨時間自然升值,二是因藝術家的知名度提高而升值。

      一般來說,自然升值幅度較小,而且,出現曠世經典的幾率很小。歷史上,絕大多數國寶級藝術品,都是當時或者后來人為運營的結果。

      我們常說,某位藝術家進入了美術史。但是,不要忘了,美術史也是人寫的。不信大家去看看建國以后的美術史里面,有幾個是蔣家王朝的藝術家?

      他敏銳判斷了冷戰時期的美國藝術趨勢,由于美國政府迫切輸出民族自由的美國價值觀,所以,急需不同于古典藝術的新形式。

      利奧·卡斯蒂里,推出的抽象表現主義和波普藝術,獲得了政府的直接支持,將紐約藝術圈轉變為除巴黎與倫敦以外的最先鋒的當代藝術中心,建構了美國的當代藝術史。

      借著政治風向,他推出了羅伯特·勞森伯格、安迪·沃霍爾、克萊斯·奧登伯格、羅伊·利希滕斯坦因等二十多位世界級當代藝術大師。

      其實藝術家跟明星很像,有人運營知名度就會提高,知名度高了作品就升值。

      所以,自古以來,藝術家都有包裝自己的意識。到近代,又產生了專門包裝藝術家的畫廊和經紀人。

      當然,運營是有分寸的。運營的本義是傳播藝術家的價值。

      但是,違背價值過度包裝,靠天價假拍、政治套詞、權力鉆營等手段進行的包裝,可以短時間內,把藝術家知名度做上去。

      但是,也有跌落塵埃的巨大風險。

      自從反腐以來,原先用于給官員送禮、洗錢的“官畫”市場慘不忍睹,投資這種藝術家的人已經哭死一大片。

      前面提到那些失敗的藝術品基金,也掉進了這個坑里。

      他們購進一批作品,然后就囤在倉庫等著升值,三年五年也沒人管藝術家,還想著每年20%的增值?

      這都行的話,我們大家明天都辭職回家睡覺,睡到來年找老板要求漲工資吧。

      第三、藝術品版權價值遠遠大于這件藝術品的物權價值:越賣越值錢。

      根據咱們一直以來的理念,藝術品的價值,絕對不能只是一件東西的價值,而是一個體系。

      時髦點的說法,是藝術品、藝術家的文化IP價值。

      大家不要小看藝術品的版權價值,它的能量遠遠大于藝術品本身。

      只不過,之前的藝術市場化程度較低,“藝術產業”也是近幾年的新提法,版權的價值沒有機會體現而已。

      我們用美國迪士尼、漫威的邏輯來思考,就比較容易明白了。

      如果,把迪士尼和漫威的角色創作看成藝術品原作,那么,這些作品一開始是沒有太多價值的。

      當它們衍生出的動畫片、玩具風靡全球的時候,版權變成了巨大的、源源不斷的財富。

      更有意思的是,版權值錢了,原作也隨著版權值錢了?,F在你再去買那些原稿,肯定是價值不菲的。

      這就是藝術品最吸引人的妙處:越賣越值錢,永遠賣不完。

      1995年10月,劉春華將該畫交中國嘉德公司舉行的“95‘秋季拍賣會”拍賣605萬元。

      在上個階段的藝術市場中,很多投資者只是買入了藝術品原作,并沒有順帶買入版權,事實證明,這是很大的遺憾。

      基于上述三大特殊規律,我們要相應改變原來對藝術品投資的觀念和做法:

      第一、盡可能投人不投物,先看看藝術家有沒有發展空間。

      目前來說常見的幾類藝術家具有價值空間:

      1。尚未出名的年輕藝術家,成本低、空間預期大。

      2。在歷史中被埋沒的藝術家,比如前面提到的因政治、歷史原因不被宣傳的藝術大家,他們的經歷和藝術造詣本身就是天然的IP。

      3。海歸藝術家,由于各種原因去往海外,但其同學師長在國內已經價值不菲的藝術家最近很是流行。

      第二、必須投資有人運營的藝術家,要么是藝術家自己運營,要么是投資后自己(委托專業人才)運營。

      如果,還沒有達到能夠“包養”藝術家的層面,最好選擇有人“做莊”的藝術家。

      一定記住,別迷信身居世外、不入紅塵的藝術家,沒人管的藝術家基本不增值。

      第三、投資藝術品,一定順便買下版權。

      大多數藝術家來說,版權留在自己手里沒有什么意義,藝術家不可能開機下廠做衍生品。而且,藝術家知名度低的時候,版權也不值錢。

      根據越賣越貴原理,你投資藝術家,藝術家因你的投資而升值,他的版權也因你而升值。

      實際上,我們大可以不用掏錢購買版權,我們只要拿下版權的經營授權即可,具體的商業模式,我們以后細談。

      最后,說兩句必要的題外話。

      當藝術一旦成為產業時,就能真的釋放出巨大的財富效應,這也是為什么政府膽敢提出“將文化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不用懷疑了,想想我們沒有見過面的那些NBA明星,在中國賣了多少球鞋和球衣吧,想想好萊塢電影在全世界卷走了多少票房吧。

      藝術品投資有“大投資”和“小投資”。

      “小投資”就是僅僅賺幾件藝術品增值的錢;而“大投資”是在產業層面上投資藝術家的藝術品原作、藝術版權、藝術收益權等。

      通過一定的經營階段后,將其實現資產化,然后,進行金融化運作。這些套路我們將在藝術投資攻略進階篇講到。

      這里想說的是,之前已經有無數先烈失敗,雖然他們都是聰明人。

      我們要做成功的投資者,一定要理解和尊重藝術品行業的規律,同時,不要以“愛好者”的身份思考,而要站在產業層面看“藝術”。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