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發現大批有價值文物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7-05-21]
福州5月19日電(黃雪玲)19日,福建省文物局公布了福建省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結果:福建省共普查可移動文物469222件/套(769364件),其中錢幣、瓷器、票據、古籍圖書、檔案文書5個類別數量最多。
當天,福建省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展在福建博物院舉行,本次展覽的展品共100件,涉及石器、玉器、青銅、瓷器、金銀器等多個門類,不少文物是首次與觀眾見面。
據了解,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針對可移動文物開展的普查。福建省進行的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自2013年12月31日正式啟動,2016年底結束。
普查結果顯示,福建所轄國有可移動文物收藏單位共274家,共普查可移動文物469222件/套(769364件)。
從文物類別統計,文物數量最多的5個類別分別是,錢幣、瓷器、票據、古籍圖書、檔案文書,分別占文物總量的30.42%、17.13%、7.14%、6.47%、5.57%。
文物類型分布呈現地域性特點,如閩西地區的革命文物、客家民俗文物,以及閩南地區的僑史文物等,這也與福建區域歷史的發展歷程相互對應。
從文物級別上看,福建珍貴文物共計92748件/套,數量占比19.77%;一般文物249432件/套,數量占比53.16%;未定級文物127042件/套,數量占比27.07%。
從文物類型來看,福建省可移動文物資源是歷史文物與革命文物并重,文物年代從舊石器時代綿延至今。
福建省文化廳黨組成員、省文物局局長傅柒生介紹說,本次普查不但首次全面摸清了福建省可移動文物收藏單位和藏品數量,而且發現和認定了一大批有價值的文物。
傅柒生說,下一步,福建將利用普查數字化成果,建立文物資源共享機制,大力推進“互聯網+文物教育、文物文創、文物旅游”等產品,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現,讓珍貴的文物“活起來”。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