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對藝術品的認識是從電視里的鑒寶類欄目和拍賣會開始的。上周六,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博導、人大中國藝術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黃雋做客武漢“名家論壇”,她以“藝術對話金融”為題,分析了藝術品金融市場的現狀。
2009年到2011年是中國藝術品市場飛速發展的三年。大量企業家資金涌入拍賣市場。2012年人民大學也成立了藝術品金融研究所,“作為一門交叉學科,藝術品金融涉及到哲學、金融學、法學等內容,同時也是比較新興的學科?!?br/> 黃雋分析說,拍賣市場很容易呈現出幾家寡頭公司獨大的局面。如果小的拍賣行和大拍賣行進行的是同質化的拍賣,沒有自身特色的話,那么基本上是活不下去?!芭馁u行的學術研究、營銷水平都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養’才可以的?!?br/> 此外,最近幾年的藝術品市場呈現兩極分化現象,一來拍賣會上出現拍品大面積流拍,很多古玩市場也關門,但真正流傳有序的、高質量的藝術品絕對是藏家爭搶的對象。黃雋展示了一張中國拍賣市場上的藝術品種類占比圖,最高的是國畫和書法,瓷器和雜項其次,油畫和當代藝術排在第三。
最近幾年的世界最貴前十名拍品,幾乎都是從紐約拍出的,而且不是來自蘇富比就是來自佳士得。這是為何?黃雋分析說,這兩家都是有著200多年歷史的老拍賣行,有著非常專業的學術隊伍,對一件藝術品的歷史、文化、故事、傳承的挖掘是完全不一樣的。而且好的拍賣行有著非常好的營銷能力和非常龐大、優質的藏家隊伍。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