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傳訊

    紐約展唐代沉船文物 探索海洋的秘密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7-05-05
    由亞洲協會(Asia Society)和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Asian Civilisation Museum)聯合舉辦的 “海洋的秘密:唐代沉船與亞洲早期貿易”(Secrets of the Sea: A Tang Shipwreck and Early Trade in Asia)于3月7日至6月4日在紐約展出。此次展覽是這批沉船文物經過幾番周折首次在美國展出,文物包含了瓷器、金銀器,銅鏡,唐秤等。該展覽呈現了從7萬件沉船貨物中選取的78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將與民眾分享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上一艘沉船的故事,表現早在1200年前的唐代就已有“全球化”的貿易概念,續寫這艘沉船的使命。

      公元9世紀左右,一艘滿載貨物的阿拉伯商船,從中國出發,經過東南亞水域開往中東的阿拔斯王朝,卻不幸在印尼勿里洞島(Belitung Island)海域觸礁沉沒。沉船的中文名被稱為“黑石號”。該沉船在1998年,被潛水捕撈海參的印度尼西亞漁民發現,由一家德國打撈公司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打撈,并開價出售。這種商業交易的行為使得一些美國學者對沉船寶藏存有異議,所以五年前原定這批沉船文物要到美國華盛頓的史密森尼博物院(Smithsonian Institution)展出的計劃被取消了。

      海路貿易的發達

      這是第一艘被發掘的古代中東船只,此艘沉船的發現證明了“海上絲路”的存在。當時中國唐朝和阿拔斯王朝兩大帝國間的海上貿易往來頻繁,一些中國制造的瓷器為了迎合中東市場,已開始吸收中東的審美元素。此船應是通過當時最主要的位于揚州和廣州的兩大港口,把全中國范圍內的各類貨品裝倉返回。由于發現沉船時的船頭向南,推測這艘貨船也可能途經東南亞夏連特拉王朝(Sailendra)和三佛齊古國(Srivijaya)進行了香料貿易。

      長沙窯器物的裝飾花紋

      沉船的6萬件文物中有5萬5千件長沙窯碗。這些長沙窯器物被裝在具有保護性的廣東梅縣水車窯青瓷中而保存得非常完好。 據明尼蘇達藝術博物館(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s)的亞洲館策展人柳揚博士所說,這些碗上隨意灑脫的筆法可能是受到同為湖南長沙人的草書大家懷素的書法影響。更何況匠人在畫這幾萬件器物時,定是越畫越隨意。曾經有些學者認為有一些長沙窯器物上寫有阿拉伯文,但是據考證這些紋樣只是抽象的山水而已。有的裝飾花紋還描繪了船只的造型,更是證明了這批器物是專門為海上貿易訂制的。

      沉船文物中的發現

      展品中最引人矚目的,是鞏縣窯所燒造的白釉綠彩高足把壺和綠釉龍首榫。這件超過一米的精美陶瓷器的身上,有著和其他沉船文物上類似的伊朗紋飾,由此認為這批貨物很有可能是為了波斯灣的貿易而特意訂制的。和另一只鞏縣窯碗中相似的龍紋也被發現在伊朗和揚州等地的其他器物上,這更加印證了“海上絲路”和這艘沉船的關系。據柳揚博士說,這批瓷器上還發現了之前從未出現過的椰棗紋和未曾有過記載的唐詩。

      這艘千年前在海上消失的阿拉伯貨船未能完成它原本的使命,但正因為它的悲劇使得我們可以一窺當時“海上絲路”的繁華,就此它的使命被改寫,并被賦予了全新的意義。沉船中的7萬件文物不僅展現了當時國際貿易的巨大規模,而且讓我們關注到中國唐朝和亞洲其他王朝間的聯系。 這次在紐約的展覽讓西方民眾感受到了中國唐朝的興盛,同時讓他們了解到海上貿易并不僅僅只是近幾個世紀的產物。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