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傳訊

    達明·赫斯特:是否在自導自演一場10億賣家藝術秀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7-05-01



    盡管這個展覽已經被噴得體無完膚了,但我偏要再添幾劃毒筆。我幾乎看過達明·赫斯特所有的作品,也讀過他在2001年與作家Gordon Burn合著的《在通往作品的途中》,就連2004年和2008年蘇富比(微博)為他舉辦的專場拍賣,我也都在現場。我曾經買過、賣過、策展過、并且現在依然擁有著他的作品。此前,赫斯特以藥片為靈感的點彩畫、以及那些陳列在玻璃櫥柜里的靜物系列都曾顛覆歷史。你懂的,到了我這個年紀,人對于藥物有關的概念會感到格外親切,哪怕只是藥狀的東西都能從中看出美感來。

      從他千篇一律的鯊魚作品到那副假裝浮在玻璃十字架上、還瞪著兩只死魚眼的骨架子作品《Rehab Is for Quitters》,對于赫斯特在標題和文字中抖的包袱,我通常選擇笑而不語。無論是毒品,還是烈酒與死亡、宗教與救贖,這些題材都被他玩爛了。盡管赫斯特的成功令人驚嘆,他在1980年代末及1990年代初創作的那些作品確實稱不上有多偉大或者杰出。但無論如何,他的過往成績促使了他的最新個展“難以置信號殘骸中的珍寶”的誕生。在奢侈品大亨Fran?ois Pinault的威尼斯行宮里,展出的東西也必定不會寒酸。

      我之前讀過赫斯特的《為什么婊子把狗屎賣給傻子》一文。這篇文章最初刊載在《Idler》雜志上,又于2004年出現在了泰特不列顛的展覽“In-A-Gadda-Da-Vida”的圖冊中。文中,他譴責了將次品賣給外行人的狡詐行為。至于人們為什么這樣做?因為就是有人會上當??峙逻@一次赫斯特自己落入了相同的陷阱之中還不自知吧。但我畢竟篤信眼見為實,所以還是決定去看一眼。

      在他最新的努力下,赫斯特希望觀眾始終處于一種將信將疑的狀態。這就像是圣誕節的早上,吃剩的半塊餅干還留在盤子里,父母刻意在壁爐旁留下一絲棉絮,讓他們天真的小孩以為圣誕老人曾經來過。但無論是一根線還是一塊布,我可沒那么容易糊弄過去。我能夠理解人們對于華特·迪士尼(盡管他是個潛在的狂熱種族分子)、杜尚的現成品、甚至昆斯的“作坊式“藝術的喜愛,但是赫斯特的這個展覽確實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圍。

      毫不夸張地說,這就是在車間里被拙劣加工過的廚房水槽,甚至都沒確認上面究竟留下了什么痕跡就急著拿出來展示。充滿了巴哈馬天堂島上大西洋賭場的既視感,或者是赫斯特在2015年設計的倫敦高級餐廳Sexy Fish。即便是類比湯姆·漢克斯在1988年演的電影《飛進未來》,都還顯得更超現實一點。大致和杰夫·昆斯說一口正宗英式英語的感覺不相上下。當然,CNN還是全程報導了展覽的開幕式。

      其中很多作品都像是從喜劇秀《Art》里借來的昂貴道具。一件青銅器物后還肆無忌憚地印著“中國制造”的標記,實在令人難忘。這種幽默不免顯得幼稚,而且我打賭這種龐大的規模和空間的轉移都會對全球氣候變暖帶來負面的影響,也會引起藝術家Julian Schnabel的妒忌吧。

      我個人的最愛是赫斯特紆尊降貴以自己的雕像創作的航船船首像,不過我怎么想也許并不重要。如果當雕像的頭部偷偷摸摸地扭動換邊時,再用煙嗓飆出一句:“嘿,白癡!說你呢!你想買些‘好東西’嗎?快來,你這個白癡?!钡脑?,我可能會更喜歡這件作品。我必須承認,我聽起來很像藝術界的Don Rickles。這位諷刺漫畫家于這個月剛剛逝世,愿他安息。

      前不久,帶有社會主義傾向的英國《標準晚報》批評家Matthew Collings意外地加入這一戰局,他表示這些巨大的作品要是沒被人為加工過的話可能還好點。我和他為此在Facebook上爭論了三天三夜,不過這算是我的樂趣之一。盡管你們能接受的最可怕的事也許不過全民公投了,但是我能做的退讓也只能到此為止:這些作品適合呆在遙遠的星球上或是放在一艘廢棄的大船上,再被放逐到海里。無論是幻覺還是錯覺,但至少從規模和成本上來說,這都是史無前例的劃時代作品。

      至于制作成本,普遍說法是5000萬英鎊。我看了BBC關于這個項目的首次采訪錄像(好吧,我看起來過度癡迷了),赫斯特表示實際的數字高達5000萬至1億英鎊!無論是情感上和邏輯上都足夠令人吃驚。我知道這聽起來透著學究氣和酸葡萄心理,但還是由衷感嘆一句,這么大筆錢可以養活多少口人啊。赫斯特對自己倒是很有信心。除了他自己的錢外,高達約1億美元的投資還來自Pinault、以及終極格斗冠軍賽的前老板Fertitta兄弟。據我的富豪朋友透露,這對兄弟投資了3000萬美元。

      但是這潛在的回報對沖這點風險投資而言,可謂綽綽有余。據《紐約時報》報道:這批新作品的價格從50萬美元到500萬美元不等。并且所有作品都有3個版本,每個版本再有3個不同的“形態”或者使用了不同的材料,加上藝術家存檔的2個,總共會有5個。所以,如果這些展出的189件作品,每一個能賣到均價1百萬美元的話,那么潛在的收益就將接近10億美元了。到時候連書都可以分3個版本賣,簡直太聰明了!

      但是,即便作品的銷售情況真如某些經銷商設想的那么樂觀,要想達到赫斯特設定的目標依然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按照赫斯特的光榮傳統,這些藝術品應該很快便會送拍,到時候我們便會知曉市場的真實反響。根據現有情況來看,大致會出現在日間拍賣,而不是夜場大拍。

      截至目前為止,從《金融時報》到《紐約時報》,公眾給出了鋪天蓋地的一邊倒好評。藏家Tico Mugrabi還在Instagram上激動地發表了觀后感,圖中的Mugrabi張大了嘴和心不在焉的達明站在威尼斯的一個陽臺觀景,圖注則寫道:“天吶,達明,你令我大吃一驚??!#youreafuckinganimal”。說的真好。

      無論如何,這些人都有足夠的資源使得夢想成真。至少,達明還是帶給了我們觀賞的東西和聊不完的話題。但這并不會讓他的作品在道德上就變得正確起來,不光在今日這個糟糕的世界不會,在未來的任何一個時代也都將如此。只有這樣我才會稍感欣慰。如果同為赫斯特觀眾(鈔票)的藝術大師Bruce Nauman或Robert Gober也有機會這樣使用世界資源的話,他們一定不會將資源濫用在這樣浮夸的追求上。昆斯就算了吧,他肯定一眨眼的功夫就把錢敗光了。

      赫斯特那毫不遮掩的野心、自私和妄自尊大不也反射出我們自己的某些部分嗎?例如我就是一個唯物享樂的人。然而,且不說我不具備這個財力,就算我負擔得起,也不會去做這些東西來仿效我自己。我也不能接受這場展覽里想要表達的核心元素。畢竟你不能既舍不得蛋糕又想吃掉它,每塊蛋糕吃15次,還永遠這么進行下去吧。另外,班克斯的反烏托邦作品《黑暗迪士尼樂園》比迪士尼本身還要好,但他也是看在錢的份上才做的。

      赫斯特在開幕式上穿的T恤上寫著“Everyone’s Filth”。如果這是一次昭然若揭的奢華作秀,那么他的目的達到了。在維基百科中,達明的身份為定義為“藝術家、收藏家和企業家”,而這場展覽同時體現了他的這三重身份。不過,我還得笑著幫他再加上一條,那就是“包金鑲鉆的頭牌”。

      譯:Juni Junran Jia

      編:Wenjia Sheng

      對于達明·赫斯特這種耗資高昂搞藝術的做法你怎么看?歡迎給我們留言!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