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盜墓賊筆記:接訂單盜物 高檔會所提檔次買來裝飾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7-04-13



    在北京,除了那些名勝古跡,平原山區的田間地頭還分布著形態各異、不計其數的田野文物(也稱郊野文物)。這些文物由于位置偏僻、文保級別普遍偏低,很少受到關注。

      近日北京警方通報,明十三陵思陵石五供燭臺被盜案告破,此案系專門盜竊石刻類田野文物的團伙作案,三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抓獲,此案引發公眾對田野文物的關注。

      民間志愿者的“鄉愁”

      尋訪古跡的腳步,趕不上被盜的速度

      民間的文保志愿者經常是文物盜情線索的主要提供者。

      “上次來還好好的,沒過多久就不見了……”從民間文保志愿者那里,時常能聽到這樣的嘆息。在很多人看來,他們尋訪古跡的足跡,難以追上文物被盜的速度。

      在這些文保志愿者當中,有基層文物巡查員、退休公務員、村官、教師、學者等。文化遺產是他們共同的“鄉愁”,他們經常因文物的被盜與破壞而倍感心痛,希望通過媒體曝光,引起官方的重視。

      肆無忌憚的偷盜

      開吊車上陣,20噸墓碑被盜走

      墓碑、石佛、石獅、金剛座、石五供……《法制晚報》報道的盜情中,目標多為石刻文物。從幾百斤的石佛到20噸重的墓碑,經常會見到重型機械的身影,這也是現代盜墓的標志性手段之一。

      2013年4月,房山區青龍湖鎮普查登記文物清代大臣孫國璽墓時發現,墓碑連同龜趺被盜,總重量達20噸?,F場吊裝車輛留下的車輪印記清晰可見,吊車兩側支撐架留下的印記,扎進泥土10厘米深。

      據附近放羊的村民說,就是在4月份的一天,她見白天有3個人從一輛黑色轎車上下來,溜達了一圈便離開了,結果第二天墓碑連同龜趺就丟了,懷疑那三個人就是在下手前踩點兒。

      盜運吊裝石刻文物,也并非十拿九穩。

      2014年10月,位于房山區的清代重臣黃廷桂墓,僅存的兩通龜趺碑險些被盜。一伙人在利用吊車偷盜的過程中,繩索沒有拴牢,墓碑直接砸向龜趺,造成龜趺受損,同時將吊車油箱砸漏。

      吊車司機在逃跑過程中,車輪陷入附近的溝壑中,司機當場被警方控制。雖然墓碑分家、受損,但幸免丟失,當地人戲稱是“石獸顯靈”。

      誰在偷盜田野文物?

      中國盜墓史研究學者倪方六介紹說,偷盜田野文物的人,主要是和文物黑市相關聯的人、這條地下產業鏈上的人,有的人長期進行盜寶活動。一般老板不會出現在現場,都是出錢找人去做。有需求,就有人去干,或者想辦法物色目標或偷盜。

      在內蒙古赤峰,倪方六曾遇到一位“盜寶人”,聽到倪方六的南方口音后,這位“盜寶人”還主動問他能不能搞點“盜寶投資”,提供一些大型設備。這讓倪方六感到很吃驚。

      倪方六說,他一直在準備素材,想寫一本“當代盜墓史”。因為當代盜墓,無論人群還是手段,都比古代更“豐富”。古代盜墓人群相對單一,現在什么人都去盜,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盜墓賊,順手牽羊的事也時有發生,關鍵是“有消費市場”。

      盜墓者不再是“固定職業”

      重賞之下自有“勇夫”

      失竊的田野文物中,以石刻類文物居多。這些文物部分被當成了收藏者或者經營場所提升檔次的擺件,有的高檔會所就糊里糊涂地擺放了一些古墓里的石構件。

      據多位學者了解,偷盜者已形成了一條“下訂單——偷盜——買賣”的“產業鏈”。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副研究員、北京市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劉衛東介紹,偷盜田野文物的人,絕大部分都是為了買賣、追逐利益。一般是接受了他人的“訂單”,有針對性地下手。這些人既有盜竊團伙,也有重賞之下的以身試法的“勇夫”;他們有可能就是從中掙個差價,也有可能直接賣個“好”價錢。

      例如2012至2014年間,房山區環秀禪寺、廣智禪寺,兩座相鄰的明代古寺先后被盜,警方控制偷盜者后發現,他們并非專業盜竊文物的團伙,就是在山溝里干活的想“賺些外快”的年輕人。

      為何盯上這些文物?

      在《法制晚報》報道的盜情中,大多數田野文物位置偏僻、人跡罕至,人防、技防、物防不完善,甚至整體缺失。偷盜者可謂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北京園寢遺址調查保護團隊的馬志璞介紹說,從安防建設的角度看,當前的田野文物安防工程普遍存在重建設、輕維保的現象,項目建成后維護跟不上,供電、巡檢等存在缺陷。

      2016年,海淀區辛亥灤州起義紀念園,石碑座被盜損、分家后斷成兩截。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在現場人防、護欄、攝像頭全部缺失。

      同年,房山區下寺村唐代石塔,漢白玉佛龕門被盜損。公布為區級文保單位三十年,相應的人防、技防、物防全無,連文保牌都不曾掛設。直到被盜后媒體曝光,相應的保護措施才得以完善。

      再比如,王錫彤墓位于北京植物園內,2015年,墓園內一對石獅被盜。即便有公園的保護,文物依然丟失。

      地處郊野,他們怎么找到的地兒?

      出版物被當做“盜寶指南”

      對此,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好者自身也應該樹立安全責任意識。對于地處野外,保護措施差的文物,盡量不過分公開文物細節信息。

      有的文物愛好者將文物信息、路線過分公開,把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石刻文物暴露在網上,結果就是給賊指路。

      有的網友甚至寫“出了村、過了河,往左500米、往右300米……”偷盜者正好按圖索驥。

      不僅如此,有文物工作者曾坦言,一些官方出版物,也成為文物偷盜者的“路書、指南”。

      拆遷村里用上金屬探測儀

      昔日北京多個拆遷村里,也曾出現挖寶人的身影,甚至使用上了金屬探測器。與此同時,粗暴、笨拙的偷盜手法也并不罕見。

      中國盜墓史研究學者倪方六介紹,一些現代盜墓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只要你有一把子力氣。

      2012年,谷積山上一座明代太監墓被盜兩噸重的束腰金剛座,被偷盜者先是從墓地里刨出;由于文物地處山地,無法使用車輛運輸,偷盜文物全憑人力。

      5個月以后,金剛座被轱轆到了半山腰,偷盜者使用撬棍對文物進行翻滾挪移。即便在文物周身包裹了棉被、棉衣,金剛座還是出現了多處硬傷,整個盜運過程用時將近1年。

      但整體而言,盜墓的技術手段相比過去,還是要更加豐富先進。

      盜竊野外大型文物,吊車、起重機、地下金屬探測儀都派上用場。有的團伙會自己購買設備,也有的靠臨時租賃,甚至有人冒充文物工作者,去租借大型設備。

      被盜文物去哪兒了?

      為“提檔次”,高檔會所竟擺古墓構件

      據劉衛東了解,這些田野文物被盜后有可能出現在一些市場、集散地,被公開買賣。有的出現在高檔會所里,被用來“提高檔次”,也有可能被收藏。

      2004年前后,位于房山區的清代惠親王綿愉的墓碑丟失。之后有文保志愿者發現,該墓碑竟然出現在了江蘇省一處石刻園內。

      倪方六在接受《法制晚報》采訪時曾談到,國家的博物館不會收藏來路不明的東西,一般都是國內的仿古景點,一些富豪的私家花園、私人博物館,國外的收藏市場也存在需求,但這類消費還是以國內為主。他見過從元代到清代的很多文物出現在石刻市場里。

      倪方六表示,近10年大量的仿古建筑,以及會所需要一些古物提升所謂的檔次,這大大地刺激了文物偷盜的發生。很多古墓里的石構件,也被稀里糊涂地用在了會所里。

      無法挽回的損失

      每個被盜文物,都是孤品

      在《法制晚報》報道過的被盜郊野文物中,既有世界文化遺產,也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絕大多數是普查登記項目、區級文保單位、市級文保單位,保護級別相對偏低。但文物級別低,并不代表文物價值低。

      文物具有不可復制性,每件被盜文物都是孤品。

      房山區巖上村的元代石獅近1噸重,被盜后警方追回被安置于村委會。但在2013年,一伙人趁夜幕潛入村委會大院,八個人合力將石獅抬上一輛面包車,隨后消失在了夜幕當中。雖為區級文物,但這卻是北京地區為數不多的元代石獅。

      2016年,房山區下寺村的唐代佛塔被盜,古塔的佛龕門被盜運至山下、摔成三瓣。雖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但這卻是北京現存八座唐代古塔之一,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在倪方六和劉衛東等學者看來,田野文物的滅失令人扼腕。比如很多古墓,歷史面貌被破壞后,過去的喪葬風俗都看不到了。

      對于專業的研究者來說,這種滅失給研究帶來困難;而對于一個城市來說,滅失的則是一個個無法恢復的歷史片段。

      《法制晚報》報道過的

      北京部分田野文物盜情盤點

      2010年 豐臺區二王墳石五供,偷盜者使用吊車和卡車盜走一尊蠟扦和一尊寶瓶(區級)

      2013年 海淀區頤和園一尊云龍望柱頭被盜(世界文化遺產);房山區伊桑阿墓,華表柱被摔斷,云板粉碎,蓮盤被盜(市級);房山區青龍湖鎮廣智禪寺,明代“觀音寶殿”石匾被盜(區級)延慶區靈照寺,一對明代石獅被盜,后被警方追回(市級);東城區法華寺遺址,清代碑座被盜

      2014年 房山區青龍湖鎮環秀禪寺,嵌壁石刻被盜(區級);海淀區上莊東岳廟,清代石窗雕被盜(市級)

      2015年 北京植物園內,王錫彤墓一對石獅被盜(區級)

      2016年 房山區下寺村唐代石塔,漢白玉佛龕門被盜損(區級);海淀區辛亥灤州起義紀念園,石碑座被盜損(國家級);昌平區十三陵思陵,石五供中一對燭臺被盜(世界文化遺產)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