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瓷器的魔力:歐洲君主為什么癡迷中國瓷器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7-03-28



    導讀:瓷器在歐洲被稱得上是“白色黃金”,它精美絕倫,耐久性強,發源于中國。然而歐洲人為何會如此癡迷于瓷器呢?據說,首件歐洲瓷器是出自一位名叫波特格的德國人之手。波特格是位煉金術士,自稱知道將鉛變成黃金的訣竅。14世紀,旅行家馬克·波羅首次將瓷器從中國帶回歐洲。那是一個精致小巧的茶壺,表面帶著灰綠兩色文理。除瓷器之外,他還帶回了綢緞、香料和散著麝香氣味的小香爐等。

      埃德蒙在作品《白瓷之路》中,記述了瓷器出現和傳播的歷史。瓷器誕生于景德鎮,之后,德國煉金術士波特格便宣布自己制成了瓷器,瓷器傳到了德國麥森,歐洲首家瓷器工廠得以建立。

      后來,英國信徒WilliamCookworthy也制成瓷器,隨后英國工藝公司Wedgwood誕生了。如今,Wedgwood已成為全球最具英國傳統的陶瓷藝術象征,成為英國皇室的御用瓷器提供商。


      瓷器制作過程中,耐心和技術兩者缺一不可。哪怕水多一點,就可能改變瓷器的質地。瓷器厚度也必須均勻,否則瓷器在冷卻環節時,會出現裂縫?!捌渌破?,或許薄厚不均沒大的影響,但瓷器卻不然。制作中任何差錯都會導致制作失敗”,埃德蒙寫道。

      雖然失敗的可能性很大,但這絲毫不能掩蓋成功后制品的價值。瓷器薄厚均勻,富有光澤,又強勁穩固,以湯勺敲擊,聲音清亮,充滿令人驚異的美感和力感。唐代有詩這樣描述瓷器:“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云?!?br/>
      埃德蒙這樣描述瓷器制作:“用拇指和食指捏著核桃大小的土塊,直到它變得稀薄如紙,直到它表面有你的指紋顯現。繼續小心捏薄,那過程似乎永無止境。你感到它越來越薄,直到變得像一片金色葉子,仿佛輕得要飄在空中。你感到它潔凈無瑕,連你的手也干凈清爽。那種感覺是純白色的”。埃德蒙的文字,讓人感到他對瓷器的迷戀。

      為什么有人會花半輩子時間研究瓷器工藝?為什么國王那么渴望、需要瓷器?畢竟這種層次的物質早就脫離了必需品的范疇?!皣鮽兿硎鼙蝗思刀?、令人恐懼的感受,享受搜羅奇珍異寶的樂趣,并且貪婪地想要更多?!?br/>
      疑云

      其實,歐洲瓷器的創始者并非是德國煉金術士波特格。事實上,最有可能解密瓷器的人是契恩豪斯,他是位數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

      當時薩克森王兼波蘭國王是奧古斯特二世,他指派波特格,輔助契恩豪斯完成瓷器制造的試驗。兩人一同工作了足足5年,研究始終由契恩豪斯主導。之后,兩人完成了首個瓷器的雛形,即一個“半透明、奶白色的”罐子,不久,契恩豪斯去世了。波特格在契恩豪斯的數據基礎上,最終完善了制造瓷器的工序。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