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轉型發展,于2016年4月正式上線全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專門服務于文化產業的資本市場“文化四板”。截止到目前,“文化四板”已掛牌企業近200家,近20家企業已達成融資意向,100余家掛牌企業已獲得資本孵化和各類服務對接,服務實現率達60%以上。
經過一年的探索和實踐,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以“文化四板”為核心,基本形成了當前的業務模型和框架。在2017年深圳文交所推出了全新升級的2.0版業務架構。
全產權要素
為適應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企業需求,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的業務范圍涵蓋文化產業全產權要素,包括物權、非物權和人才產權。
什么是物權
物權包括文化企業資本化產權,含企業股權、債權資金和現金流;文化企業實物資產產權,含企業固定資產、可租賃設備等實物產權;文化企業文化藝術產品,可資本化、金融化設計的產品資產。
什么是非物權
非物權主要是指文化企業的無形資產,實際上是企業的知識產權要素。包括版權(著作權、數字資產)、商標權(重點開發老字號)、發明專利等知識產權。
什么是人才產權
針對文化產業特點,深圳文交所特別推出人才產權類別,即通過對文化專門類人才進行產品化、資產化設計,推出一系列人才產權產品、人才產權資產進行掛牌和交易,以此推動中國文化產業的振興。
首期推出的人才產權項目包括中國藝術大師傳承系列產品、各門類工藝美術大師獲獎作品系列、演藝人才檔期系列產品、網絡人才版權系列產品。
全業務流程:包括登記托管、招標發布、層級路演、掛牌拍賣全業務流程。
全平臺服務:整合柜臺交易、線下撮合、層級路演、線上交易全平臺服務。
三位一體的業務架構: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的業務架構是以“文化四板”為核心,文化資產處置、“文化四板”和文化產權線上托管綜合業務三位一體的框架和模型。
資產處置
以國家賦予的中央和地方文化企業國有資產指定進場交易為主體,延伸至其他各種所有制,各類資產進場交易,交易的方式主要借鑒國有資產進場交易的招標、掛牌和拍賣的模式。
文化四板
以國家授予的中央和地方國有文化產權指定進場交易的政策為先導,擴延到其他非國有各類所有制股份公司文化產權,在傳統招拍掛業務基礎上,提升到資本市場全流程服務,深圳文交所推出“文化四板”。
線上托管
針對文化產業特點,為進一步培育和孵化“文化四板”掛牌企業,“文化四板”特推出專門服務于掛牌企業文化藝術產品產權化流轉的線上托管平臺。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