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美術館應突出鑒賞引導服務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7-03-08
    這些天來,“城墻之外——2017西安當代藝術展”在西安美術館免費對外開放,每天參觀者人數持續走高。不少市民通過媒體報道和口耳相傳走進美術館。除了作品本身的吸引力外,主辦方通過通俗易懂的闡釋拉近了普通觀眾與看似高深的藝術作品之間的距離。

      看不懂,搞不明白,甚至不知道如何欣賞——這就是橫亙在不少觀眾與美術館等藝術場所之間的障礙。受制于長期形成的印象,很多觀眾將美術館和其展品定義為高雅藝術,甚至把這類場館歸結為少數人“看門道”的場所。久而久之,作為公共文化空間的這類場館高雅有余,公共味兒卻不足。在或多或少的隔膜之下,少了一份吸引廣大市民的親和力,也不利于其作為公益文化場所應該承擔的交流、教育、服務等功能的發揮。

      在2017西安當代藝術展上,一個基礎性工作發揮了重大作用,即每一幅(件)作品都配有一位熟知該作品作者風格、了解當代藝術的業內人士所撰寫的通俗易懂的推薦詞。它在提供一種鑒賞參考角度的同時,拉近了普通觀眾與藝術作品之間的距離,讓美術館作為城市公共文化空間更具親和力。與此同時,美術館每天組織不同的參展藝術家駐扎展館,解讀參展作品,回應公眾關于當代藝術的種種問題,并且通過微信公眾號等平臺不斷刊登、播發有關作品的鑒賞文章及解讀的視頻。

      美術館是一個集研究、收藏、展覽、交流、教育、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文化機構,它絕不僅僅是一個辦美術展的地方,而是面向大眾的,包括從事藝術典藏、藝術研究的專業愛好者在內的,服務更多普通觀眾的公共藝術教育及服務機構。它在團結、幫助藝術家成長,推動當地藝術創作的同時,應當最大限度地培育和滋養普通觀眾對藝術的興趣和愛好,引導游客和市民欣賞藝術品,不斷提高審美及鑒賞水平。

      從這個角度來講,看似基礎性的解釋、引導工作不但不會拉低場館身份,反而是一種擔當,是突出公共文化空間公共屬性的應有之義。愿更多的美術館在辦展之外,多一些鑒賞和引導,多一些諸如臨摹比賽、市民美術課堂等常設項目,在這個公共文化空間里為更多的人播撒藝術的種子。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